拜讀貴版刊登兩篇挽救觀光文章,我願分享拙見。
要打造適合觀光的環境,分為開發四季與在地觀光主題、打造優質觀光環境兩方面,才能吸引觀光客。
觀光主題,像南韓觀光公社,會以首爾或釜山等地不同季節觀光做為推銷重點,江蘇省會在每年推出不同的觀光景點,日本是以北海道、關東、琉球等不同地域的風光吸引觀光客。
首爾的仁寺洞、明洞等地,都有穿著紅衣的觀光義工,以專長的外語為觀光客釋疑指路,導引觀光客的路牌有中文標示。日人較不注重外語,但大眾運輸系統,也有中文標示或廣播,藥妝店都請華籍人士擔任店員促銷。
近期去日本北陸,看到許多日本銀髮族,參加觀光團去上高地等二千多公尺的觀光勝地,原因在於,當地為了銀髮族方便出門,營造不造成環境負擔的觀光交通,想要搶國內銀髮族市場,勢必要有便捷的交通工具,以及適合銀髮族體力的行程安排。
並且應該營造的是,讓觀光客知道來台灣看些什麼?品味甚麼?就算「國語、台語不會通」也能暢行無阻,而不把觀光產業押寶於單一地區旅客,一再造成觀光市場的泡沫或獨厚一條龍觀光作業,無法使整體觀光產業雨露均霑。
鄭佑璋(桃園市/物業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