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人間 台灣數學教育的基本問題

徐宗懋 |2016.10.05
2527觀看次
字級

文/徐宗懋(文史工作者)

最近我和四十多年未見的國中同學,在LINE中成立了群組,當年的數學老師黃先生也加入了,師生交談熱絡,我們彷彿又回到少年時代。談話中,難免提到當年誰的數學成績好,如何令老師驕傲,也有一些同學回憶自己數學成績很差等等。

的確,在台灣的國、高中生活裡,數學成績是人生的重要記憶之一,不少人終身抱怨自己「沒有數學細胞」,而且對當時數學好同學的羨慕和佩服,是一生難以改變的感受!過去我也這麼想,但現在認為並不盡然。我們的數學教育跟其他科目教育一樣,是一種測驗卷的解題教育,有些人可能數學成績不佳,卻不知道自己擁有極高的數學潛能。

以數字的0與1為例,學習層次可能無限多,以下簡單列出幾種:

思考0+1=?的答案。

思考0到1之間距離的守恆性。

思考0和1做為電腦傳輸基本數碼排列的應用性。

思考0和1做為古老阿拉伯符號,成為現代傳輸基本數字的文化意涵,並尋找普遍的準則和規律。

思考0和1代表「有」和「無」的哲學關連性。

我們的數學教育,學生們基本上只有學習第一種,可是決定未來是否成為科學家或傑出科技人才的,卻是二、三、四、五這幾項。

事實上,數學教到函數以後,就開始出現許多抽象的概念,這些概念界定了數字元素組合已被發掘的規律。而多種數字元素的排列、衝撞、重組,會產生無限的可能,追求這種無限可能,就是數學探索的終極精神,如此才能不斷地創造新的公式和新的理論。

然而,目前我們的數學學習,是避開抽象概念的徹底理解和掌握,將重點放在反覆的方程式和公式的解題,成了一種解題訓練和遊戲。於是,學生們一天到晚做測驗卷,反覆地練習解題的技巧,卻從未進入數學世界的探索。有一天,畢業沒有考試了,學習也到了終點。在這種情況下,學生時代數學成績好的同學們,畢業入社會只成了一般的技術人員。

就像我們有許多學生在國際奧林匹克數學比賽表現優異,但成就僅止於學生時代,大學畢業後,我們並沒有看見台灣出現國際級的大數學家、大物理學家、大化學家等等,如果有,他們最終的養成都是在國外。

台灣的數學教育本質上比較接近技職教育,但也無法和德國相提並論,因為德國優秀的技職教育建立在兩項條件:一是強調實際操作,二是追求工藝完美的文化精神。如此才能生產出最優良的機械、儀器和各種生產工具。

如果,我們的學生學習數學,一開始就花更多時間在抽象邏輯上的理解和掌握上,公式的計算只占一部分,只是做為未來探索數學新知所需要的工具手段,那麼有一些對抽象邏輯敏銳的學生,就能被激發出強烈的興趣和潛能,尤其當數學理論的高級階段涉及到哲學層次,這些學生就可能表現出原創的潛力,或許未臻完美,但卻足以令人刮目相看,其中一些人不斷探索精進,成年後還可能成為大科學家。

所以,今天許多人抱怨當學生時「沒有數學細胞」,然而事實真相是,一些人很可能是沒有被適當學習方法激發出潛力的數學天才!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