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膝關節示意圖。
圖/記者楊祖宏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台灣每年約有近五萬件人工關節手術,其中兩萬多件更換人工膝關節。健保署今年與醫界推動亞洲第一個「人工關節登錄」系統,建立完整人工關節手術資料庫。骨科醫師提醒,女性膝關節置換數量較男性多,更年期後女性,應盡量避免蹲姿,蹲著如廁膝蓋將承受體重七倍壓力。
關節重建醫學會前理事長古鳴洲表示,置換人工關節,為治療晚期退化性關節炎常用方式。健保署統計,人工全膝關節的五年再置換率為百分之二點一八,「再置換」手術較為複雜,容易造成骨頭磨損,效果不如初次置換來得好。
女年過50歲是關鍵
健保署長李伯璋表示,今年一月開始實施登錄制度,由醫院上傳手術個案相關資料,包括身高、體重,手術途徑與麻醉危險分級,人工關節植入物醫療器材條碼等。未來,只要分析大數據,就能知道哪家醫院成功率最高、哪位醫師的手術技術最好,以及哪個醫材廠牌效果最好、可使用最久。最快明年可開放民眾查詢。
健保署資料顯示,台北榮總為國內人工關節置換術個案最多醫院,其他依序為林口長庚、郵政醫院、義大醫院、大林慈濟、高雄長庚以及台大醫院;郵政醫院雖屬地區醫院,但因專精骨科,名列第三。統計也發現,醫學中心接受人工關節置換,再置換機率竟然高於全國再置換率;原因可能與醫學中心部分執刀醫師為實習醫師,以及難度較高個案多集中於醫學中心有關。
古鳴洲說,人在上下樓梯時,會產生超出體重的兩三倍壓力,其他如蹲著種花、種菜,甚至蹲著休息,只要採蹲姿,或多或少都對膝蓋造成傷害。而女性受荷爾蒙影響,加上蹲著如廁,膝蓋承受體重七倍壓力,不可小覷。建議年過五十歲女性,應少用蹲式馬桶,多注重關節保養。
女退化高男性2倍
台北中山醫院骨科醫師吳濬哲表示,正常人的膝關節平均每年動的次數為百萬次,平均一天活動約三千次,頻繁使用,本來就會退化。六十歲以上民眾,約有六成為關節退化高危險群,五十歲民眾約三成,由於男女先天構造不同,女性膝蓋退化的機率,比男性高出兩倍之多。
骨科醫師強調,預防膝關節退化,平常應減少從事容易耗損膝關節的動作,例如長途跑步、過度採跪姿做家事等,避免膝蓋承受過大壓力,如出現膝關節卡卡或疼痛等症狀,應盡早尋求醫師專業檢查。
保養膝蓋小祕方
控制體重,降低對膝關節的負擔。
避免蹲姿,過50歲少爬樓梯。
運動方式改為「少量多餐」,每半小時就休息。
避震效果好的運動鞋,失去彈性即應更換。
每天做強化膝蓋伸展動作:坐在椅子上,大腿伸直5秒,再向下彎曲5秒,雙腿輪流進行,每天各至少120下,可分次完成。
資料提供/古鳴洲醫師部 製表/人間福報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