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安辰(宜蘭市/軟體工程師)
民進黨立委總質詢時表示,大環境不佳,在經濟困難時刻應該「輕徭薄賦」,透過減稅創造經濟活力。
台灣租稅負擔率僅百分之十二點八,算很低,還有減稅的空間和本錢嗎?我們能忘記二十年前政府實施《促進產業升級條例》,使國庫每年稅損一千五百億元,卻未達產業升級功效的前車之鑑嗎?
許多獲利驚人的上市櫃公司,稅率比受薪階級都還低,為人詬病。
台灣因長期對企業低稅優惠,犧牲了租稅公平與分配正義,使得貧富差距屢創新高。
從億萬富豪財富淨值占國家生產毛額比率來看,台灣嚴重程度更甚於中國大陸及南韓。試問,這是減稅救經濟的目的嗎?
有愈來愈多的國家認為,與其減稅救經濟,不如企業給基層員工加薪,透過提高工資,解決經濟萎靡、消費不振問題,低所得者的邊際消費,比高所得者高,消費行為幾乎都在國內,不像高所得者多在國外消費。
國際貨幣基金(IMF)調查發現,低所得族群增加一元收入,可增加經濟成長百分之零點三八,但高所得族群卻只能增加百分之零點○八,我們的政府是否也應該一改過去「減稅救經濟」的思惟呢?
魏安辰(宜蘭市/軟體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