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李祖翔台北報導】根據統計,全球平均每三秒增加一名失智症者,台灣失智人口更近二十五萬,有鑑於此,天主教失智老人基金會在九二一國際失智症日前夕發表「輕度失智症長者生活型態再設計團體」研究成果,指出輕度患者可學習自我管理,重拾生活自主權。
職能治療師鄭又升表示,輕度失智長者仍保有許多能力,也希望自己過得更健康,會想自主選擇生活。因此生活型態再設計的自我管理團體,設計十二次單元內容,如運動、健康飲食、身心放鬆、與家人互動,引導提升自我效能、培養健康生活。
家屬張瑪莉的先生五年前罹患早發性失智症,參與團體課程後,每周訂定可執行的計畫,結合運動及地中海飲食,身體愈來愈好,而不透過藥物,只是參加書法、美術等課程,勤運動,竟能生活作息規律,也積極參與社交活動;家屬陳薪淳小姐說,爸爸在六年前動腦瘤手術 出現失智症狀,在團體帶領人引導下,變得很認真執行自我管理,並回報自己的進度,人變得健康、快樂。
參與研究的護理師廖于萱說,從活動前至結束,長輩的面部表情豐富許多,有位長輩還反映,自從罹患失智症後,沒有機會打太極拳,上完課程卻燃起對太極拳的熱情,每周要打一次太極拳,不只重拾笑容,也提升生活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