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傍晚,許多人都會聚集在國父紀念館抓寶,但有一群人來到國父紀念館,他們不是為了抓寶,而是拉著陪跑繩,當視障朋友們的眼睛,陪伴他們一起跑步健身(圖/中華視障路跑運動協會提供)。
【本報台北訊】每到傍晚,許多人都會聚集在國父紀念館抓寶,但有一群人來到國父紀念館,他們不是為了抓寶,而是拉著陪跑繩,當視障朋友們的眼睛,陪伴他們一起跑步健身(圖/中華視障路跑運動協會提供)。
中華視障路跑運動協會信義團長秦豫芬,一個禮拜會有二天的時間,集合視障朋友、陪跑員一起在國父紀念館跑步。視障朋友的身體健康狀況多半不是很好,有視障者連跑步是什麼樣的動作都不知道,因此要從抬腿開始教起,逐步引導他們認識「跑」的動作。
而陪跑員與視障者在陪跑時,兩人會牽繫著一條陪跑繩,由陪跑員領跑,陪跑員要注意路況,何時要轉彎、哪裡有路障,都靠著陪跑員拉陪跑繩提醒視障者。有時突發狀況讓視障者跌跤,「這時陪跑員是最內疚的。」
秦豫芬說,自己本來不是愛跑步的人,但在室友的鼓勵下,陪伴視障朋友一同跑步,「跑步不再只是跑步,而是帶給我更多的正面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