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根據昨天所公布的一份最新「國人夏日飲品消費和寶特瓶使用行為」調查發現,今年夏天,全台四成(約二百六十二萬)十五至三十五歲青年人,每天至少購買一次以上瓶裝飲品(包含飲料、水)解渴,平均每人在這三個月花在瓶裝水及飲料上的費用為九千一百八十元,幾乎可以買一張廉價航空台北—東京的來回機票,且估算一個夏天就要喝掉三萬公噸的塑膠,相當於超過二億支iPhone 6的重量。
此外,調查還發現,有八成六受訪者會重複使用之前購買的寶特瓶,也有超過六成者會放置於高溫環境後再飲用。
參與此次調查的家醫科醫師林青穀醫師指出,不少民眾對於使用寶特瓶,有許多錯誤的觀念。最大的迷思是「重複使用寶特瓶」。
調查顯示,會重複使用之前所購寶特瓶的受訪者中,百分之八十二點二對公共場所的飲水機品質有疑慮,林青穀提醒,雖然受訪者很重視自己的飲水品質,也重視自己的健康,但百分之八十六訪者會重複使用寶特瓶,其中近六成受訪者,甚至會重複使用寶特瓶長達四天以上,也有高達百分之六十九的人認為,夏天汽車室內溫度最高不會超過攝氏六十度,有百分之六十五點四的受訪者有習慣,將寶特瓶裝的飲料放在高溫曝晒的密閉空間(如汽車內、背包、摩托車置物箱),再拿出來繼續喝。
林青穀表示,從以上交叉分析調查結果得知,民眾在重視飲水品質之餘,往往忽略了以錯誤方式使用寶特瓶容器,對健康所造成的潛在風險。因為「重複使用寶特瓶」,確實暗藏健康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