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藝術家 跟世界分享閱讀

 |2016.09.07
1286觀看次
字級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紐約時代廣場的地鐵站月台上,在熙來攘往、上班上學、外出旅遊的乘客中,突兀地矗立著一疊堆得高高的書,最頂端的書上貼了張便條,寫著:「拿任何一本你想看的書,等你讀畢後,請寄email通知我。」

藝術家馬利克(Shaheryar Malik),已把他的書散布到紐約市各個角落一年多了。這些書無處不在,公園、人行道、電梯裡、布魯克林大橋、高架公園和中央公園,都能看見這些書的身影。

每本書裡,馬利克都留下寫著他email的書籤,期待取書人的回音,但馬利克並不在書堆附近巡邏,也沒有刻意回到堆放書籍處檢查。「我將這些書留給了這世界,只是想看看這世界的人們會如何對待這些書。」馬利克說:「我很喜歡這個點子。」

這個藝術行動稱做「閱讀計畫」(The Reading Project),始於去年春天,當馬利克結束一天廣告公司的工作後,在附近的布魯克林大橋散步時,就像一般旅客一樣拿起手機自拍、打卡、上傳臉書,「這時我開始思考,我能做些什麼不一樣的事?每個人來到布魯克林大橋都會拍照,上傳網路分享,現今我們總是像這樣分享東西,但這些分享中很多都是毫無意義的。」馬利克說:「我想知道,人們除了分享照片和資訊外,還會分享『實質』的東西嗎?」

「比起上網分享自拍照,我更想向世界分享我的書。」於是,每天早晨馬利克都會從家中書架上挑選書籍,並確保挑選的書涵蓋了不同的主題和類型,輕鬆或嚴肅的書籍都有,像是《當佛陀走進酒吧》、《牧羊少年奇幻之旅》、《第三帝國興亡史》等,接著將書搬到他選擇的地點,最後在書封貼上便條。

這些書成了馬利克與這城市分享經驗的方式,而且是以實質物品在現實世界中連結。「包括我在內的每個人都花很多時間躲在手機後面。」馬利克說:「希望我所分享的東西能更具意義。」

馬利克在紐約街頭放了大約二百五十本書,目前也收到了約五十封email,這些取書人橫跨全球,他收到的email有來自倫敦、比利時、新加坡的。

馬利克表示,他覺得自己人生經歷的一部分已經不停地在世界中散布。「書不只是書而已。」

他說:「我曾經擁有這些書,我讀這些書,我喜歡或不喜歡這些書,這些都是我人生經歷的一部分,而人們在街頭拾起這些書,並閱讀它們,感覺就像我把書本分享給他們一樣。」

火車座位留書

墨爾本通勤讀書熱

場景從北美移到澳洲;墨爾本有兩個女生愛麗(Ali Berg)和蜜雪兒(Michelle Kalus)今年四月在網路發起了「#Books on the rail」的活動,辦法是在火車座位上留下幾本書,希望能在通勤時間推廣閱讀的風氣,回響相當熱烈。

愛麗和蜜雪兒都是閱讀愛好者,愛麗過去在倫敦參與過「Books On The Underground」。活動的規則是把自己的書留在火車上,傳遞給陌生人,陌生人閱讀完畢後,再放到火車上傳給下一個陌生人。

於是愛麗和蜜雪兒便在墨爾本發起相同的活動,她們決定先在南雅拉車站放一本寶琳娜.西蒙斯的著名小說《The Bronze Horseman》(青銅騎士)試試。結果真的有人在路上認真閱讀,然後就帶走了。

目前她們送出了三百多本書,活動流傳開後,墨爾本當地的出版商寄了許多免費的書,協助她們推廣閱讀,網友紛紛讚揚這個活動,欣見整個墨爾本就像一座流動圖書館。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