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家有長者鬱鬱寡歡、食不下嚥、甚至拒絕社交嗎?當心是活動假牙造成困擾。精神科醫師提醒,口腔健康會影響認知能力,長期忽略恐失智。牙醫師指出,全口缺牙非老年人專利,全台超過七十五萬人恐陷「活動假牙症候群」。
牙醫師鍾泰豐表示,台灣六十五歲以上老年人全口無牙盛行率逾二成五,最新調查活動假牙使用者發現,其生活品質分數僅四十七點八分(五十分以下為低分)。
鍾泰豐說,臨床發現不僅是配戴活動假牙者面臨飲食受限制、疼痛、限制社交、缺乏自信心等壓力。美國臨床資料發現,逾七成缺牙者對飲食受限制、無法享受食物感到困擾,逾六成缺牙者甚至會避免出席公共活動及大笑,更有逾三成缺牙者出現焦慮及憂鬱症狀。
精神科醫師楊聰財指出,一名六十歲婦人因活動假牙造成異物感,擔心戴假牙吃飯吃相不佳,造成社交與人際關係退縮,確診為「活動假牙症候群」,近年來此症患者約增加一至二成,建議透過活動假牙症候群自我評估量表評估。
七十六歲的盛竹如說,以往面對「植牙」他總是躊躇不前,經牙醫師說明,全口植牙已可一日重建,只須四根特殊植體即可撐起全口假牙,他為了美觀、方便與牙口健康,已決定用植牙來取代活動假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