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導】第十一屆二十國集團(G20)峰會四日在中國大陸杭州登場,會議首次在非西方的發展國家中舉辦,同時也是中國首度舉辦峰會,對大陸更顯意義非凡。新加坡《海峽時報》報導指出,主辦峰會象徵中國從觀察者蛻變成為領導全球事務上的大國角色。
創新帶動成長的藍圖跟全球首個多邊投資規範架構等近三十項「具體成果」有望在峰會上達成,而外界也高度預期世界領袖如美國總統歐巴馬與德國總理梅克爾,將透過領導強化政策協調及避免貨幣競貶的舉措來幫助重振全球經濟成長。
但觀察人士表示,這場G20峰會的真正意義在於,代表在形塑國際經濟治理和支配全球議題上成為了領導者。這是自二○○八年因全球金融危機而舉辦首屆峰會以來,中國從局外人角色的顯著變化。
其中最讓國際社會矚目的就是,中國將推動聯合國二○三○永續發展目標以及結構性改革的落實,作為這場峰會的核心成果目標。
北京大學國際政治經濟研究中心主任王勇說:「杭州G20峰會成就,無疑將增強中國在全球事務上的地位與影響力,以更好地跟該國快速成長的經濟實力以及對世界做出貢獻的潛力相匹配。」
王勇並表示,將主辦G20視為提高自身在全球治理上地位契機的中國,已經「對困擾全球經濟永續發展的議題與問題,做出了積極且有創意的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