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筆人:趙怡 上海交通大學媒體與設計學院 教授/博導
五二○後兩岸關係急凍,第七屆台北、上海雙城論壇也一度傳出可能生變,總算在台北市長柯文哲積極釋放善意後,順利在台北舉行。
上海,是中國大陸最大城市,常住人口兩千四百萬,超過整個台灣,土地面積六千三百平方公里,約為大台北地區的二十三倍,目前是全中國經濟中心,產值占總量百分之四,重要產業包括商貿流通、金融、信息、房地產等,皆欣欣向榮,蓬勃發展,且自改革開放以來,世界百大工商集團爭相進駐黃浦江兩岸,進一步將「十里洋場」塑造成一座頂尖的現代化大都會。反觀台北市,固然也稱台灣政經、文化中心,但和這顆超大型的東方明珠相比,難免黯然失色。本屆雙城論壇如期召開,對於正在大步走向國際舞台的台北來說,應該是值得欣慰的事。
去年論壇籌備期間,一位上海友人向我打聽柯文哲其人其事,也徵詢我對他即將帶團訪滬的看法。我以一名台北市民的身分,坦誠以告。我認為,台北市為首善之區,住民知識水準高,也較為理性,對於兩岸往來多持正面態度,尤其大上海地區的台商、台生以及暫居台民人口達數十萬之眾,雙城論壇的定期召開實乃順理成章之事;至於柯文哲本人固然性情獨特,行為舉止異於常人,但從其學經歷看來,應屬智商高、明事理、具有自我調適能力之人,又因受過外科醫師訓練,熟諳化繁為簡、解決問題之道。今年民進黨全面執政後,柯市長仍然秉持「四個互相」、「兩岸一家親」理念,公開表示「兩岸來往凍結,總要有個解凍的地方」,乃主動爭取論壇賡續舉辦,才打破僵局,挽回雙城之間僅有的官方溝通機制。身為決策者,能在關鍵時刻堅守既有政治立場,柯P展現出難得的擔當。
另有一點純屬個人觀察所得。柯文哲雖出自「二二八」受難家庭,不過,從他以往發言紀錄和那本《白色的力量》著作內容,可知其人頗受傳統中華文化感染,且於其政治意識裡並不存在極度「仇中」的偏執心態。目前台灣社會庶民意識高漲,中國大陸當局實不必對具有指標意義的柯P抱持敵意。
平心而論,中共政權向來高舉民族主義大纛,在國際上對列強的態度尤其強硬。但面向台灣時,基於彼此血脈相連,始終以仁義待之,不斷釋出善意,即使備受反中浪潮的撞擊,依然百般忍讓以維持雙方起碼的互動關係,直到今年五二○民進黨上台後露出明顯「親美遠中」的獨派立場,才讓北京方面的期待跌入谷底,而兩岸之間也由熱而冷,甚至有重返隔海對峙局面的可能。任何明眼人都看得出來,如果蔡英文政府繼續以意識型態作為治國方針,任令兩岸關係惡化下去而不加改善,對於台灣的未來必然有害無益。
中國大陸不僅是台灣最大出口市場與對外投資地區,也是最主要觀光客源所在。二○一五年陸客來台人數(不含港澳)達四百一十八萬人,占境外觀光客總數百分之四十。如今,兩岸關係生變,陸客人數銳減,旅遊產業一片蕭條,網路上竟有人PO文大讚「沒有陸客的台灣山水多麼清淨」! 相信這絕非台灣人「阿Q精神」的表現,而是出自別有居心者的違心之論。
近來,全球風雲緊急,中美兩強劍拔弩張,台灣與中國大陸一水之隔,形同唇齒,何必過分向老美傾斜而捲入紛爭?所謂「曠安宅而弗居,捨正路而不由,哀哉」,執政者豈可不引以為戒?
雙城論壇以城市交流重啟對話,或將有助兩岸關係回溫。柯文哲獨排眾議,促其實現,當居首功,而他同時也在民調低迷之際點燃市政新亮點,得以重振個人形象,其政治智慧,令人刮目相看。說不定,因此而受惠的除了雙城市民之外,還包括柯市長兩年後的連任之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