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導】中國汽車品牌是否將改變全球汽車產業格局?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汽車行業分會日前指出,除了新能源汽車外,未來中國汽車行業還呈現三大發展趨勢。
首先,今年一月到四月,中國新能源汽車銷售同比增長超過百分之一百三十,產品類型也更加豐富。中國電動車進入了部分核心技術具有獨立知識產權的發展階段。誠如「精進電動」創始人、首席技術官蔡蔚所說:「電機和電驅動系統是新能源汽車的『心臟』,就像傳統汽車的發動機和變速箱一樣,決定了汽車的性能和安全。」
二○一一年,蔡蔚創辦的精進電動建構中國第一條年產六萬台驅動電機規模生產線,當年產銷和出口乘用車驅動電機逾萬台,其中超過九成產品供給國際市場,一舉成為中國新能源汽車驅動電機行業領軍企業。
蔡蔚表示,目前在乘用車領域排名前十的中國公司中,至少有五家的新能源汽車搭載了精進電動的電機,包括吉利、廣汽和一汽等;在商用車電機系統領域,特別是新能源公交大巴車驅動電機,精進電動的占有率達百分之三十以上市場。「中國自主研發的新能源汽車核心零部件,遲早會具備參與全球競爭的實力。」
讓汽車更加社會化
中國汽車行業的第二個發展趨勢,是智能網聯技術的普及,將打開新的價值空間。過去一年,幾乎所有的新車都開始打出智能互聯概念,而且功能愈來愈強大,尤其是智能技術開始從概念走入現實,不少車商進入無人駕駛的試車和動態展示階段,在許多車型上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同時出現,三化融合趨勢明顯。
第三個趨勢是,互聯網不僅帶來新的造車力量,進一步讓汽車社會化。據了解,過去一年來,互聯網與汽車產業的融合更加深入,曾以造勢為主的互聯網業正式推出落地車型,電商對傳統汽車銷售模式的衝擊已無處不在。
最後,中國品牌乘用車在遭遇連續滑坡後重新站穩,今年一到四月市場占比回升到百分之四十四。同時,不少中國汽車都推出了中高端產品,並收購了不少有價值的國際汽車品牌,中國汽車業正在成為全球汽車舞台上一支重要的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