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十五年前才被人類發現的「抗伽瑪干擾素自體抗體疾病」,好發於東亞人,台灣、泰國的案例最多,全球約有兩百五十多確診案例,台灣近半,常見症狀是分枝桿菌引起的反覆發燒,皮膚長瘤疼痛不堪,有些案例已痛到骨頭,長庚大學與長庚醫院近期找到造成該病的原因,研發出改善藥劑,刊登在醫學期刊《Nature Medicine》,有助找到治療方式。
長庚大學醫學院臨床醫學研究所助理教授顧正崙說,抗伽瑪干擾素自體抗體疾病,是一種「自己打自己」的問題,造成人體的免疫系統失靈,讓原本不會侵入人體的細菌、黴菌侵蝕身體,這種疾病並沒有藥可醫治,只能改善症狀。
林口長庚感染醫學科主任吳丁樹表示,目前收治的案例,多數用抗生素,抑制細菌感染,效果相當差,病人生活品質無法維持,得吃止痛藥過活,有患者因劇烈疼痛,食不下嚥、骨瘦如柴,體重只剩下三十多公斤,也有治療效果不好的患者,不斷被細菌感染截肢。
顧正崙說,研究團隊為找出解藥,針對疾病機轉尋找解答,發現免疫系統失調最大的原因是體內的衛兵免疫細胞,誤以為免疫幫手,也就是伽瑪干擾素是入侵人體的黴菌。
研究團隊透過體外試驗發現,可透過修改伽瑪干擾素,免除體內衛兵誤認它為入侵者,就能免除免疫功能被破壞。推估包括台灣在內,連東南亞地區可能有成千上萬的病人沒有被診斷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