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照護深山父子 生命現藍天

陳玲芳 |2016.08.18
1953觀看次
字級
七十二歲老翁盧其慎(前)照顧四十七歲患有多重障礙兒子宏達,接受居家醫療服務減輕負擔。圖/江慧珺

【記者陳玲芳台東報導】十三年前,男子盧其慎為了照顧罹患癲癇與腦性麻痺的長子盧宏達,放棄船長的高薪工作,與妻子從高雄搬到台東縣大武鄉山上居住,盧宏達定期療養、服藥,癲癇未再發作。幾年前盧母過世,盧父一人獨扛照護之責,感覺人生一片灰暗。幸有台東聖母醫院提供居家醫療照護和送餐服務,讓這對住在深山的父子,感受到「天使的溫暖」,灰暗的生命再現藍天。

四十七歲的盧宏達長期服用癲癇藥物,無法站立行走,輪椅代步,生活由父親盧其慎照顧,居服員每周一、三、五到宅服務;每周二由白永恩基金會接送至教會參與據點活動。

七十二歲的盧其慎,因椎間盤突出三次手術,身體活動度變差,妻子在世時,夫妻倆尚可輪流照顧兒子生活起居,妻子過世後,盧父獨自承擔照顧,體力每況愈下,少了老伴扶持,不知如何過下去?

去年底,盧其慎到大武衛生所就醫,告訴醫護人員自己的處境,衛生所轉介,由聖母醫院提供就醫、送藥等居家照護和送餐服務,身障者關懷協會也定期打電話到盧家關懷。

盧父原本必須到高雄取藥,七月開始接受藥局送藥服務,由聖母醫院居家醫療醫師到宅診療,方便不少。

護理師病患大小事都管

台東聖母醫院護理室主任蕭燕菁表示,護理團隊每周出勤服務至少三天,主要跑偏鄉,案家多半是連GPS都找不到的地方,護理師除了幫病患醫療與衛教,連病患家中發生的大小事都要管,也會幫忙媒合社福資源。

為盧家父子居家醫療照護的余尚儒醫師,原為社區診所基層醫師,滿懷理想與熱誠,從嘉義移民台東,加入聖母醫院家醫科團隊,積極推動台灣版「在宅醫療」,希望創造「連續性照護」模式。他強調,從日本經驗來看,建立「在宅醫療」體系,才是長遠做法。

健保署今年二月起,辦理「居家醫療照護整合計畫」,鼓勵特約醫療院所組成居家整合照護團隊,由醫護人員就近至行動不便患者家中,提供醫療照護,強化醫療照護資源連結轉介,發展「在地化」居家醫療。醫務管理組組長龐一鳴指出,截至八月五日,有七十七個團隊、五百零一家醫事服務機構參與,照護人數二千六百七十九人,持續增加中。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