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總統聲稱「我會努力,讓我的國民,沒有一個人必須為他們的認同道歉。」然而,藝人在兩岸文化交流中著實難為,是否宣稱「中國人」或反對台獨,成為檢證其民族大義的難以跨越指標。
這是順了姑意卻逆了嫂意,兩岸網民激烈民族主義情感、非理性情緒宣洩,激化對抗意識。
台灣藝人若「在大陸做事業賺錢,卻在台灣支持台獨」,大陸民眾往往基於民族主義及愛國主義,表示反感。隨著大陸國力崛起,民族主義勃興及民意政治初萌,皆可能帶來難以逆轉民粹力量與意識發展。
民進黨執政後,大陸社會逐漸出現一種強烈聲音,要求對台灣統獨不同取向的民眾,實施差別待遇。藉由政治立場區分愛國藝人、親中藝人 ,台獨藝人、反中藝人,分別人民內部矛盾與敵我設定,是否給予進軍大陸市場入門票。
自由民主國家的公民社會中,原本涉及國家認同與國家選擇議題,在某種程度上允許個人可以擁有多元認同及選擇。然而兩岸因民族主義因素,個人國家認同及國家選擇是「傾紅」還是「傾綠」、「傾藍」成為一種「政治正確」。兩岸網民在網路上激烈言論交鋒,形成一種假性且非理性訴諸於民主民意與民族大義對抗,非常不利於兩岸關係和平發展。
兩岸人民在民族情感及民意間可相互交流、包容,求同存異而非截然對立,應跳脫「反中」與「反台」零和對立思惟,相互尊重、了解、諒解及合作,避免政治干涉藝術 ,讓文化發揮凝聚認同作用,營造「兩岸一家親」的心靈契合。
柳金財(宜蘭縣/佛光大學公共事務學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