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進朑、曾歐陽金善賢伉儷共同護持佛光山逾五十年,有許多珍貴的歷史照片。圖/記者曹麗蕙
文/曾進朑 口述(裕隆印刷廠創辦人)記者曹麗蕙
感恩大師來高雄開山,給我機會做念佛會會長,很歡喜能有機緣學習、服務及成長!走過八十四年的人生歲月,這是我對佛光山和大師的真實感受。
遙想五十多年前,白手起家創建裕隆印務局,租屋於高雄鼓山一路,而與壽山寺有地緣之便。當時雖未與大師謀面,但曾拜讀《釋迦牟尼佛傳》、《玉琳國師》等著作的我,對他相當景仰。
直至壽山寺落成,前往參與藥師法會,親見大師法相莊嚴,行止威儀,望之生敬。開示時,他忽然對我說:「請您當壽山念佛會會長好不好?」信眾立即鼓掌。此位責任重大,代表大師對我的信任,內心生起一股榮譽感,便直下承擔。
為不負大師所託,我時時思考如何組織、健全念佛會。除發動印刷廠資源,設計、印製會員名冊、會員證、胸章,還想方設法舉辦法會、朝山活動,廣邀親友參加;也替佛光山印製刊物,包括《佛光山課誦本》、受戒證書等相關一切印刷品。
首辦朝山 菩薩放光加持
回憶首屆的朝山活動,當時租了三台海軍交通車,號召百位信徒下班後趕赴壽山寺集合,搭車前往佛光山。當時我是班首,拜到學院下時,舉目月娘高掛,大師昂然而立,宛如莊嚴的佛祖。
到了第三年,朝山修持活動已具規模,隊伍整齊莊嚴,進入大悲殿時,我念佛念到一心不亂,倏地一股清涼醍醐灌頂,眼睛一睜,望見觀音菩薩頂門大放光芒,宛如對朝山活動的加持與肯定,讓我更加虔誠感恩。
因欽佩大師、與佛菩薩有緣,我一心發展念佛會、護持佛光山,但也曾因不懂得悲智雙運的真理,失衡工作與信仰,印刷廠一度陷入困境。大師得知之後,親自詢問是否要把工廠遷至佛光山,幫忙印製刊物,並對我說:「有困難要講。」
大師的關懷似一道暖流溫暖我心,雖不能接受他的好意,卻讓我生起很大的力量。爾後,我與同修曾歐陽金善攜手打拼印刷廠事業,開展印務工作,員工也一路相挺,再加上佛菩薩慈悲加被,逐漸轉危為安,生意更甚以往。調整生活後,我護法護僧之心未曾退轉,卻更懂得平衡生活、工作與信仰了。
做就對了 莫管他人閒語
回首半世紀,曾擔任過大慈育幼院常務董事、普賢寺金剛護法會顧問、國際佛光協會首屆顧問等。時常追隨大師出國弘法,印象最深的是和大師參與中華民國親善訪問第二團,親見大師於台灣外交處境艱難之際,接下國家賦予的重任,赴韓、日促進民間與宗教交流,卻還被誤會為「政治和尚」,我們都深感不捨。但大師說:「正確之事,做就對了!莫管他人閒言閒語。」更彰顯了宗教家的風範與氣度。
追隨大師五十載,他一路走來,始終如一,年屆九旬,依然一人當兩、三人用。以前他說要活三百歲,我還不解:「人怎能活三百歲?」後看他鎮日為法為教為眾生而忙碌,建設、出書、辦學、一筆字、講經說法,無一日停休,令人欽佩。
大師曾說生生世世都要做和尚,所以我也發願:要生生世世做師父的徒弟、護持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