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星雲大師的一筆字書法,在各地形成一股旋風,其對書法之發展,有其象徵之意義,此亦是值得書法界應當正視的面向,今就王國維三種境界看星雲大師一筆字的成功之道。
王國維所言第一種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旨在詮釋主人翁的落寞,然「望盡」一語則道盡失落中的專注與執著,無疑說明第一種境界,當立志與建立正確的人生觀。
星雲大師雖志不在書法的研究與發展,其盡畢生之心力,提倡人間佛教,即是此境界的專注及執著與其所建立之人生價值觀,而書法正是書寫佛偈,表達善念的輔助工具。
王國維所言第二種境界,「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旨在說明理想目標的實現,雖經歷千辛萬苦,然需永不放棄,此則說明「漸修」功夫的重要。書法表現的技巧固然重要,然字外功夫的薰陶,亦是充實內涵的必經之路。
星雲大師專研佛理以弘法利生,其著作專書多達約二百二十冊之譜,內容更涵蓋思想、文學、藝術、音樂、人生哲理……等,如果世俗之書家追求「技盡於道」的表現,那麼星雲大師則是「道昇華技」的境界。
王國維所言第三種境界,「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說明雖經歷千百次追尋理想目標,而苦無結果,在不經意當下,發現其所在,此即「頓悟」功夫。
書法談頓悟是何其的困難,正如禪語中所載「修道當以無我為基」,書法創作之當下,當學會放下,破我執,即去除分別心、是非心、得失心,星雲大師以九十歲高齡,依然提筆揮灑寫下諸多的佛偈、禪語與嘉言,早已將書法的形式與評價拋諸腦後,為的是在病後有生之年仍舊有為芸芸眾生推行人間佛教的機緣,此亦是我輩書家難以望其項背的精神所在。
星雲大師雖非研究書法之士,然其一筆字書法所造成的回響,有助於民間書法教育的推廣;其揮灑翰墨的當下雖幾近眼盲,然卻比一般世俗之書家,還清楚想要表達的是什麼。
星雲大師雖非書法家,然其所作的貢獻,卻遠勝過當今任何書法家;其無私無我的表現,正凸顯出書法著重「人品高」的普世價值。
柯耀程(高雄市/高師大兼任助理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