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溫小平
每次到醫院看診,總會在大廳遇見一些穿著背心,提供協助的義工朋友們。義工有千百種,而在醫院服務的義工最讓我佩服,因為醫院傳染病多,這些義工不少都已年長,卻依然願意在醫院進出,奉獻自己的時間、心力。
這個社會不乏這些愛心義工,尤其是地震、颱風等大型災難現場,不少義工穿梭其間,幫助家屬、清理現場,他們的身影即使透著疲憊,卻充滿了愛。
所謂義工,就是沒有酬勞、義務提供協助,例如有些學校的故事媽媽、導護媽媽。我也曾經去過少年輔育院,義務教他們寫作,看著那些失去家庭溫暖,或誤交損友而步入歧途的孩子們,我鼓勵他們寫出心中的想法,盡量疏導改變他們偏執的想法。只要有一個孩子給我回饋,我就覺得自己的付出沒有白費。
我從小就受過不少人幫助,例如家中經濟不寬裕、民生用品缺乏時,外國宣教士便捐贈衣物或食物給我們,並且不求任何回報。我當時不了解,長大後才明白,他們心中充滿來自上帝的愛,願意用這分愛繼續愛別人。
於是,我也學著去關心別人;只是,大概是管閒事過了頭,同學並不領情。直到我罹患癌症那年,在醫院住了一個多月,因為太過清閒,開始在醫院裡串門子,到各病房去鼓勵安慰跟我差不多病情的人。未料,她們竟然從滿臉愁容,變成微笑的臉,甚至出院時,歡喜來看我,謝謝我,讚美我是「快樂天使」。
從此,我就成了快樂天使,甚至在佳音電台主持廣播節目時,也把節目名稱取為「天使不打烊」,期許自己做個散播快樂的天使,也鼓勵聽友成為助人的天使。
出院以後,我開始以自身抗癌經驗,幫助癌友,重建信心,勇敢對抗癌症,甚至全省到處演講。我原本有「舞台恐懼症」,卻能克服恐懼,勇敢上台,散播快樂。
當我因健康因素辭職在家以後,看到社會上的青少年問題日益嚴重,加上自己本身青少年階段也走得辛苦,遂在教會成立「青少年團契」,想要陪伴那些因父母忙碌而無法受到照顧的青少年朋友。
每周一次的聚會之外,寒暑假期間,也舉辦夏令營,陪他們爬山、打保齡球,並在他們感情遇到難題時,協助他們脫困。偶爾他們負氣離家出走,我接納他們,讓他們住在我家;同時,我也努力跟他們家長溝通,開導這些青少年,讓父母親自來接他們回家。看到他們跟父母重修舊好,或是改善關係,我總會流下感動的淚水,知道自己的付出沒有白費。
我的母親從教職退休以後,因為我要上班,無法經常陪伴她,遂鼓勵她進入社會局擔任義工,足足有二十年之久,負責接家暴中心的電話。
由於她年輕時有過話劇經驗,便加入劇團,到各校演出防治家暴的短劇,即使再遠的路途,或是在沒有冷氣的捷運站廣場,她都樂在其中。不但讓她退休以後的生活充實、有意義,也讓她的生命繼續發光發熱。
前幾年因為她年事漸長,便從義工崗位上退休,而且在義工生涯的尾聲,還獲得了優良義工獎,為這段生涯畫上完美句號。
只要你願意付出,一定可以找到團體,讓你擔任義工,你可以退而不休,讓自己的專長繼續貢獻社會。或是在自己工作之餘,做一些有意義的事,讓這個社會因為你的愛,變得更溫暖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