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戴琡蓉
從上周日開始,母親短暫幾日來與我們同住。
母親六十九歲,有高血糖狀況,這讓她有點苦惱,這一兩年找尋許多方法想對治此問題,從中醫到西醫,從西醫的吃藥到必須注射胰島素。疾病的苦,可能不只影響身體,更多的是心理的消沉,因而找尋不到令人快樂的泉源。
我們家很小,但很安靜,安靜到蟬聲蛙聲都很清晰,因著台北的酷暑都帶著一種煩躁,所以我們極少在白天出門,只有一次去菜市場逛逛。
那麼,漫漫時間如何度過呢?家裡有許多書籍,養生書也不少,因此,我挑了十幾本放在客廳桌上,有意無意地推薦給母親看。
母親通常會在凌晨兩點起床,然後到客廳的沙發上睡,可能是不習慣冷氣,畢竟她是一輩子沒吹冷氣的人,我看她倒也安然自在,也就不勉強了。因為我自己也很喜歡睡那木頭沙發,感覺那沙發有種魔力。
她固定會在清晨五點多開始甩手,持續半小時左右。我早上六點多起來準備早餐時,她已戴著眼鏡開始在晨光中看書,我堆在桌上的那十幾本書,她都逐一翻閱過了。
因為她選擇甩手,所以我就特別引介其中幾本,鼓勵她了解其中的意義,甩手可以是肢體的運動,也可以變成是一種養氣的內功,這其中是有很大差別的。
除了看書,她會陪我煮中餐。其實,我不是個愛下廚的女人,平時更是把這個重責大任交給婆婆,厚臉皮當個不大稱職的媳婦。不過,母親來了,她不能吃太精緻的食物,多要以原形食物為主,所以,我就只好自己勤奮些,固定煮三餐。
吃完中餐,因為兩個女兒也在,我們會來場四個女人的下午茶,其實沒什麼了不起的食物,就是一些小點心。我會偷偷給母親一塊,有時也會給她第二塊,但她都很節制地拒絕。血糖高的人,飲食要比平常人更謹慎,感覺這真是一種身心靈的鍛造。
然後,我們會聊聊天。從聊天的內容,就可察覺人的心態年紀,例如,會不會提及陳年往事,往事內容又如何,大概就可以知道這個人的快樂與憂傷,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在我每年回娘家時,奶奶都會對我說一樣的話,於是我知道了——這樣的一種年紀磨痕,是會磨在一個人的記憶深處裡。
不平常的日常,是因為我太少與母親相處,南北的距離只是其中一個原因,更重要的是,我是否能專心地、安穩地、平靜地跟她在一起,我覺得這才是最重要的。我感覺這幾日似乎就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