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雜談】司馬光的三國正統論

文/曹珊 |2016.08.09
2740觀看次
字級

文/曹珊

司馬光與蘇東坡皆為北宋王朝的名流巨卿;二人雖同朝為官,曾一致反對王安石變法,但兩人卻對孰是三國正統,有著截然相反的看法。

蘇東坡尊蜀貶魏,而司馬光則是帝魏賤蜀。景德二年(一○○五年),宋真宗與諸臣對談,「或言《三國志》乃奸雄角立之事,不當傳布。上曰:『君臣善惡足為鑒戒,仲尼《春秋》豈非列國爭鬥之書乎?』」(《續資治通鑒長編》卷六十)從對話可以看出,北宋時期的統治階級大抵對陳壽的《三國志》持正面看法,蓋趙氏兄弟之得國不正,有似魏晉也。

曹操一崩,曹丕篡漢立魏;西元二四九年,曹爽隨魏廢帝外出謁陵,司馬懿詐魏建晉。趙匡胤、趙匡義兄弟倆趁周世宗病死,搞出陳橋兵變,黃袍加身,亂臣賊子之心暴露無遺。

司馬之晉詐之於魏,曹氏之魏篡於漢,趙宋王朝亦篡祚於周也;故,尊魏尊晉,定魏晉為正統,實為趙宋得國不正洗白也。

章學誠《文史通議·文德》議論的頗妙,曰:「而古今之譏《國志》與《通鑒》者,殆於肆口而罵詈,則不知起古人於九原,肯吾心服否耶?陳氏生於西晉,司馬生於北宋,茍黜曹魏之禪讓,將置君父於何地?」近人胡適頗推崇章學誠之史學,然章氏敬君則為父,可見清朝國君為臣綱政策之苛毒,斷孟子之道統也。

蘇東坡與司馬光之所以三國正統觀迥異,蓋受制於二人之政治眼光。蘇東坡尊蜀貶魏,是從外部的條件,即國際局勢來看待北宋存亡問題的;司馬光則是從內政角度來看待北宋體制,故帝魏賤蜀。

司馬光與蘇東坡曾站在同一戰線上,共同反對王安石變法,說明兩人政治目的相同;但是,站在孰是三國正統的立場上來看,司馬光與蘇東坡的政治思想的路徑是不相同的。

正因為蘇東坡從國際局勢的角度出發,憂北宋之存亡,故,蘇氏早先亦有變法之心,思富國強民,收遼國西夏,復中華之一統。然見王安石變法不利,經此一役,蘇東坡意志消沉,政治思想趨於保守。

既然司馬光從內政角度看待北宋體制,為北宋得國正名。故,司馬氏政治思想必泥古,崇三代、復古制,期以延續趙宋之政權。

蘇東坡與司馬光的政治思想不同,受此影響,二人的人生際遇亦大不同也。蘇東坡一生政治生涯坎坷,幾經磨難,屢遭流放,可以說,與其保守思想有關。因此,北宋政壇的新舊黨之爭,蘇東坡只能算作第三種人──既不能融於新黨,亦不能投身於舊黨。

蘇東坡一生看似放蕩不羈,實則苦悶耳;至於司馬光,較之蘇東坡,則安天順命得多。

常有人謂:「歷史乃一家之言。」非也,歷史乃利益者言也!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