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中訊】十四歲國中生小凱經常聳肩、擠眉弄眼,重覆清喉嚨及發出「ㄟ」的聲音,遭老師指責故意破壞上課秩序,父母責罵制止,症狀反愈來愈嚴重,就醫才發現罹患妥瑞氏症。台中慈濟醫院身心科醫師蕭亦伶說,想幫助病人最好是「忽略症狀」,不要特別在意。
小凱自八歲起偶爾會出現吸鼻子、眨眼睛等不經意的小動作,家長雖覺得奇怪,但稍加制止症狀就會消失。上國中後奇怪的動作與聲音愈來愈明顯,父母制止不聽,老師把他的座位調到最後一排,同學都排擠他,孩子也變得不敢出門。
蕭亦伶指出,十八歲以前出現連續、快速、反覆的動作或聲音,包括眨眼、聳肩到舉手、提腳,或像單純清喉嚨,稱為「妥瑞氏症」。
蕭亦伶表示,觸發妥瑞氏症的因子是壓力、疲累、睡眠不足、身體不適,比較敏感的孩子,會受氣溫、氣候變化影響,孩子愈罵就愈焦慮,觸發動作更多。大部分妥瑞氏症只是短暫偶發,只有百分之一到千分之一的人會持續一年以上。
除規律作息及充足睡眠,治療的第一線做法是「教育家長、學校師生以及周遭的環境朋友為主」,讓他們理解「妥瑞氏症」蕭亦伶說明,幫助病人最好的方式是「忽略他的症狀」,不要特別在意提醒。醫師會提供輔助性的短期低劑量用藥,合併行為治療,幫助病童度過不舒服的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