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新竹訊】年過六旬彭姓男子,日前在家中頭暈、胸悶不適,出現黑色糞便,緊急送醫發現胃部多處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出血,切片檢查發現感染幽門桿菌,經藥物治療才康復出院。
台大竹東分院腸胃肝膽科醫師施文廸表示,全台人口近一半胃部帶菌,尤其衛生條件差的地區,感染比例更高,感染者多有慢性胃部發炎,幽門桿菌附著胃壁,當免疫反應產生化學物質時,胃部細胞會持續發炎。
施文廸強調,胃壁潰瘍,長期反覆發炎,細胞免疫失調,增加罹患「胃癌」風險。幽門桿菌是經口傳染,現代人習慣外食,不經意就接觸,常見家族群聚感染,民眾勿輕忽嚴重性。
施文廸指出,如有噁心、嘔吐、解黑便、體重減輕或食欲不振等症狀,最好先透過胃鏡觀察,切片採收檢體。若沒有明顯症狀,則可透過非侵襲性方式,如碳十三呼氣試驗檢查或糞便抗原檢查,準確率高又方便。
施文廸說,許多消化道疾病,包括胃炎、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甚至胃癌、胃淋巴瘤等,都跟幽門桿菌有關,民眾飲食作息都必須注意,如有上述症狀,儘速就醫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