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後氣候乾燥,應多喝水、攝取水梨及木瓜等潤肺補水食物。圖/資料照片
立秋後氣候乾燥,應多喝水、攝取水梨及木瓜等潤肺補水食物。圖/資料照片
【本報台北訊】昨天「立秋」,意味夏天將步入尾聲。中醫師提醒,立秋後氣候將逐漸乾燥,容易出現乾咳、皮膚乾癢過敏等症狀,應多喝水、攝取水梨及木瓜等潤肺補水食物。
中醫師胡心瀕表示,入秋空氣逐漸乾燥,容易生燥邪犯肺,誘發支氣管問題如喉嚨癢、乾咳等症狀,可能出現皮膚乾癢過敏,甚至便祕。
胡心瀕指出,秋天養生以清燥潤肺為主,除了多喝水,可吃水梨、木瓜等涼潤水果;便祕的民眾,一早起床不妨喝三百至四百毫升溫開水,幫助腸胃蠕動,喜愛清爽口感的則試試檸檬水,水分、維他命C一次補足。
早睡早起避虛火
中醫師公會全聯會祕書長柯富揚表示,入秋好好養生,等同預防秋冬感冒做好準備,少吃辣的、油膩,避免上火讓咳嗽、皮膚等問題加劇。
立秋到,「早睡早起」也是養生重要一環,胡心瀕說,熬夜會造成虛火旺,加上秋天乾燥,虛火旺上加旺,建議可以六克川貝、女貞子、甘草,搭配九克麥門冬,攪碎後加入一升開水煮沸飲用,不只可改善乾癢、顧肺、化痰,還能緩解晚睡帶來的虛火。
北京世紀壇醫院中醫科主任馮興中,在新華網刊登文章表示,秋季飲食要「少辛多酸」,多吃潤肺的食物,首選是百合,其次是胡蘿蔔、豆漿、柑橘、甘蔗、蘿蔔、銀耳、梨子等;減少吃過燥食物,像是煎炸類,少吃薑、蔥、辣椒等辛味食物。
馮興中說,入秋後易出現「秋燥」,口乾舌燥、鼻澀咽痛、皮膚乾枯、煩躁不安,養生以潤肺生津為原則。蔬菜應選擇新鮮汁多的,如:黃瓜、冬瓜、番茄、芹菜等。水果應食用養陰生津之品,如:葡萄、西瓜、梨、香蕉等。生活習慣也要注意,早睡可聚歛陽氣,早起能使肺氣得到舒展。
除了身體保健,秋天也容易誘發愁煩哀傷等情緒,要心平氣和,保持內心寧靜,可多接受陽光照射,轉移低落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