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 校校等值與生生等值

 |2016.08.08
9652觀看次
字級

建中校長徐建國日前在接受雜誌專時表示,大學繁星計畫校校等值設計對建中是不公平,是造成建中考上醫學院和台大人數下滑主要原因;並進一步表示若造成原本應該研究高深學問的人,去就讀師資或資源不好的學校,就可惜了。

對於徐校長的言論,可以理解身為明星高中校長的壓力,但就一位辦教育的校長,只有念台大跟醫學院才能做高深學問,似乎完全以升學主義為主;對台灣其他用心辦學的大學是非常不公平,並帶有歧視意味。

在長期升學主義下,造就少數明星高中和頂尖大學。教育部多年來企圖以改變升學錄取方式來扭轉此種精英教育模式,但每當觸碰到此一敏感問題,就會遭遇到精英升學主義者反彈。且粥少僧多,無論何種升學考試模式仍無法改變家長和學生的觀念,考試有增無減。

在一些校長以升學做為自己辦學績效時,給學生的壓力與日俱增,如此次受訪的建中徐校長就害怕他當校長第一年就把建中升學率給打趴。就要求學生全面因應學測,取消高二變裝秀,英語話劇比賽並把畢業旅行提早一學期舉行,徐校長明白表示不希望社團活動影響到學生課業。

這不是只有建中校長的想法,而是每位以升學為主的高中校長都有的觀念。辦學績效以學生考上台大或醫學院多寡來決定;學生價值則取決於他的姓名被貼在那間錄取大學榜單上。

在大學有頂尖大學跟後段班大學之分,在高中也有明星與非明星學校之分,學校不等值,學生也不等值,此種貼標籤,貼價碼的教育觀念,在教改後有增無減,且愈來愈重,也逐漸形成台灣貧富差距主要因素之一。貧者在輸了起跑點之後,就難以追趕翻身;考上明星學校是考上頂尖大學保證班、從頂尖大學畢業宛如就拿到就業支票等著兌現。

學生是教育主體,就教育目的而言,每位學生無論出身、貧富、智能都應等同視之為個別獨立體。因材施教是就教育主體性之個別差異,而給予不同教育方法以啟發受教育者各項潛能。但此非說學生因其考試成績差異而予以不等值價值判斷。

在多元發展下,不只是校校等值,學生也是個個等值,職業學校一定比普通升學高中差嗎?頂尖大學對學生的用心絕對比一般大學更優質嗎?同樣地,技職學生真的比不上明星升學學校的學生嗎?

教育不該有階級之分,學生更不該因考試能力區分好壞而有差別待遇、判別主體性優劣。只要用心辦學、照顧學生的就是好學校;只要能夠努力學習、充分發展自我的就是好學生。

此種以考試成績來判斷名校、名師、名生的單一價值取向,讓台灣早已無法順應整個世界多元價值趨勢。多元教育是以學生主體性個個等值的概念去發展培養學生自我,探索其在同樣是人的價值觀念下教育學生。教育之前人人平等,學生也是個個等值,我們希望明星高中的校長不要只以學生錄取率來推高自己辦學績效。高中校長最多可連任八年,想想自己不是明星高中校長時,是否還會以校校不等值,學生也是個個不等值,來做為其辦學理念。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