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看到外頭早起的鳥兒,是否會感覺一切美好?
圖/謝恩得
《寬恕,原諒你自己》,平安文化出版
文/哈維.伊里翁多 譯/葉淑吟
「大衛,你認為有幾個世界?」
「就我們生活的這一個,沒有其他的。」
「不,孩子,世界跟人類一樣有很多個。」
大衛一臉茫然地望著約書亞,期待聽到更多的解釋。
「世界跟人類一樣有很多個。」約書亞強調。「因為人會對自己的生活、對發生在人生中的每件事,依據受過的教育和接收的訊息加以詮釋,創造屬於自己的世界。因此,每個人會依據他的生活經驗、想法和關注的焦點,也就是產生感覺和情感的來源,摸索、創造或者詮釋他的世界。
「除非你提升到意識的高層次,學會掌控想法,掌握感覺,否則會容易受到周遭環境和接收的資訊的影響,也因此會比較脆弱。有些人能夠在身處地獄時創造自己的天堂,有些人在自己的天堂卻恍若置身地獄。不論外在的環境和條件如何,我們都有能力不受外在環境擺布,以內在的堅毅來操縱自己的感覺。
「我們都知道,有些人在特定的情況下似乎非常快樂,其他人在同樣的情況卻顯得悲慘和不幸。他們遇到的條件都是一樣的,只差在用不同方式來處理自己的際遇。
「為什麼你起床時,有時感覺一切都很完美,有些日子卻覺得一團亂呢?」約書亞問。
「我也一直很想知道。」大衛回答。
「因為我們的想法創造出情感,而情感駕馭生活。也就是說,生活的順遂與否來自我們的信念、我們吸收的資訊,以及我們詮釋周遭事物的方法。
「你大部分時間都在想什麼?主宰你的心智的想法是哪些?」約書亞再問。
「我大多數時間盡量想著美好或者正面的事。」大衛回答。「有時情況似乎能改善,但我還是一次又一次感覺陷在蜘蛛網裡,腦海縈繞著問題和擔憂。我甚至曾想過所有事情都不會有好結果,我放不下問題,折磨自己,看不到隧道盡頭的光芒,我無法逃脫那個循環。因為緊張、焦慮和不斷的擔憂,我罹患了胃潰瘍。我無法活在當下。」
約書亞露出一抹淺笑,表達他的感同身受和理解。
「我非常清楚你的意思,因為我在幾年前也遇過同樣狀況,許多人在人生的某個時間點都面臨相同的處境。而且我可以稱得上是擔憂和負面思想的高手,我白白地折磨自己。我擔心所有可能發生但大致上從未發生過的厄運。
「當時的我像個強烈颶風,把所到之處全夷為平地。我感覺到當時為止做過的事全部一文不值。我彷彿重生一般,不得不再一次從零開始。最大的不同處,在於那個問題颶風也帶走我的天真和信念。我幾乎沒有力氣重新開始。我被恐懼包圍,希望與期盼彷彿雨滴掉落在海洋中,消失無蹤。
「我在人生的某個時期犯下一個大錯……事實上我犯過許多錯;你知道,不犯錯的唯一辦法是什麼都不要做。但這樣一來反而受到更深的傷害。在那個時期我不自覺在內心折磨自己,我猜環境對我影響很深,再加上我當時年輕無知。
「我問自己為什麼總感覺缺少什麼而不滿足。」約書亞繼續說。
「我馬不停蹄地尋找答案。我的腦海不知不覺地形成一個模式,我相信得要達成某些目標才能感覺滿足。於是我不自覺地認為我得達到目標,人生才有價值,不論是愛情,還是內心的和諧與平靜。我相信若無法達到目標,就不可能快樂,無法享受當下。我經常擔心未來。
「但是我愈是接近想要的東西,愈是感到渴望。那就像是為了讓驢子往前走,吊在牠前方的胡蘿蔔。我不停加東西到清單上,因此我一直無法滿足。消費主義社會把人類變成無法滿足的動物,總是渴望自己沒有的東西。
「我花了好幾年時間才領悟,完整和祥和不是靠外在因素、其他人、他們的意見、環境,沒有必要等待什麼或等待任何人,外在發生的事情跟我真正的情感狀態無關,而是取決於我如何詮釋外在發生的一切,取決於我賦予事物的意義。」
(摘自《寬恕,原諒你自己》,平安文化出版)
作者簡介
哈維.伊里翁多
(Javier Iriondo)
西班牙知名創業家和溝通專家,在多個商業領域均擁有豐富的工作經驗。一九八七年至一九九○年間,曾在美國擔任職業運動員,並同時精進行銷和教育訓練方面的技能。目前以「策略性介入」的技巧擔任心理諮商顧問,曾經為許多名人和運動員提供服務,解決情緒衝突和激發個人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