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七年來創投金額大躍進,二○一四年來到七十七億美元,成為全球第二。圖/路透
【本報綜合報導】中國大陸過去以快速生產和低價外銷的出口聞名,但大量製造的文化和抄襲仿冒的技術正在蛻變,逐漸成為擁有創新力的國家。花旗集團最近發布二○一六年「破壞式創新報告」,說明中國大陸部分城市已成為全球創新之都。
以創投奧援來看,具有產業群聚優勢的美國矽谷獲得最多的風險投資資金,仍舊是全球創新都市之首;矽谷是電腦軟體和社群網站巨擘之鄉,這不足為奇,但中國大陸北京獲得的風投資金,在二○○七年時僅有九億美元,到了二○一四年已增加至令人驚異的七十七億美元(約合新台幣兩百四十七億元),躍居第二名。
在資訊科技專利申請方面,廣東的深圳也逐漸成為智財權之都,僅落後東京,而超越舊金山,躋身全球第二,北京則是第四名。
中國大陸城市快速崛起,並成功轉型為創新之都,具有重大意義,部分成因是政府計畫和政策支持,網路和行動用戶數增加也功不可沒。
中國大陸正努力要將經濟動力由投資驅動轉型為消費驅動,陸資企業在全球各地收購科技公司。對科技和電腦很在行且擅於運用行動網路的新興城市中產階級,勢力愈來愈大,對便利性的要求也提升。
中國大陸當局並透過提供土地和稅務優惠、改善基礎設施、建立重要研發中心和工業園區,全力支援創新。例如,杭州餘杭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合格企業,在創業前兩年可獲百分之百退稅。
中國大陸也大手筆投資培養大學畢業生。中國大專院校生命科學系畢業的學士和碩士人數為全球最多,而且從西方國家大學畢業的留學生,至少有八萬人返回中國至企業或學術機構服務。可能是受此影響,在醫藥領域的專利申請方面,深圳排行第一,北京第四。
以地區性金融科技投資而言,中國大陸排名僅次於美國加州,第三名以降分別是紐約、英國、德國、澳洲、香港,而香港已超越整個新加坡。
美國知名財經科技新聞網站「商業內幕」報導,隨著英國公投脫歐和即將到來的美國大選,將改變西方政經格局,中國大陸和亞洲展現出來的創新力量不容小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