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百年筆陣 齋月之災的省思

執筆人:鄭慧慈(政大阿語系系主任) |2016.07.25
2303觀看次
字級

《古蘭經》最早的五節經文在公元六百一十年剌馬丹月(Ramadan)的二十七日晚上,亦即「蓋德爾之夜」(Laylah al-Qadr)降世。「蓋德爾之夜」裡,穆斯林做的善事,勝過一千個月所做的善事,魔鬼無法在此夜行惡作怪,因此剌馬丹月在穆斯林心目中擁有尊貴的地位。剌馬丹齋月裡,穆斯林自黎明至黃昏不吃、不喝、賑濟窮人、不存惡念和邪念……千餘年來每逢剌馬丹月,穆斯林富人與窮人一起挨餓,奠定伊斯蘭思想裡特殊的「同理心」和「平等觀」。

今年的剌馬丹月在本月初結束,全世界各地的穆斯林原本可以如往昔一樣欣喜的慶祝伊斯蘭兩大節日之一的「開齋節」。然而,今年剌馬丹既不見和平,更不見「穆斯林皆兄弟」的伊斯蘭基本價值。聖月裡「伊斯蘭國」在各地用自殺炸彈殘殺無辜的生命,包含自己的教胞。

擁有財力與蒐集情報能力的「伊斯蘭國」,用數十種語言徵召戰士,讓這些戰士選擇擔當的任務,其中包含執行自殺炸彈任務。這些炸彈客誤以為自己是在實踐中世紀伊斯蘭法學家所謂「以生命涉險,執行聖戰」、「以一抗眾敵」為主道而行的聖戰士自殺行為,而非屬大罪的個人自殺行為。儘管心理學家認為這些極端分子的暴力傾向是遺傳基因、社會環境、自然環境等因素所造成,但我更認為是「伊斯蘭國」為達擴張版圖的野心,利用宗教,刻意塑造社會病態的復仇氛圍,將他們的貪婪溯源於宗教,綁架了伊斯蘭。再觀整個「伊斯蘭國」的發展過程,西方與阿拉伯各國政府都難辭其咎,它們各懷鬼胎,藐視和平的價值。

今年剌馬丹的災難,象徵著擁有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伊斯蘭世界正逐漸在崩解與分化中。西方媒體則見獵心喜地大肆報導,也一如往常僅報導事件的表象,就如同早年的台灣在西方媒體捕捉的畫面中僅有立法院的群架一般。對台灣人而言,齋月災難的意涵或許僅是媒體上多了幾則國際新聞,隔日我們又會聚焦在某些名人的唇舌或黨派之爭上。我們習慣聆聽倒帶式的島內瑣事,媒體的議題也甚少深入探討國際大事。我們的視野逐漸狹隘,漠視今日世界嚴峻的局勢及其他正如火如荼燃燒著的文化動態。

實際上,在此瞬息萬變的高科技時代,任何人都需要真正「國際化」,而非僅是美國化或日本化。

數十年來對阿拉伯世界的關心與擔憂,讓我在天下文化出版的新書《阿拉伯奇想千年》裡,將生活在阿拉伯世界十餘年的親身經歷用故事型態,呈現阿拉伯伊斯蘭文化各層面的現象,譬如齋月的特殊考驗帶給我對異文化更深的體諒。寫此書的目的是讓故鄉人輕鬆地了解這橫跨亞非、正在影響著整個世界文明興衰的土地和人民。我更想藉此書拋磚引玉,讓任何對世界其他地區有深層經驗的人都能挺身而出,用他們的筆,建構台灣人深度認識世界的習慣,以提升人文素養。我深信任何時空下「目睹者」的分量,以及一手資料在呈現「事實」上的價值。我們能做到的是,不應讓夾帶政治或宗教意圖的西方媒體、書籍,或以接受電視訪問為志業,專門蒐集英文報章資料發表言論的教書人,持續在我們腦裡植入晶片,讓我們失去身為現代人「真知」的權利。

人類應是生而屬於建設性,而非破壞性的,人類文明因此能綿延數千年。大地是你我的故鄉,任何土地上的居民都具有「人倫」,任何空間裡的人都應享有被尊重的權利。利用狹隘的種族、宗教偏見,矮化或傷害其他族群都是違反人倫的行為。不曾懷有偏見的台灣人何須仰人鼻息,不把追求「真知」的權利找回來?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