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地農業的現在進行式

文與圖/吳睿保 |2016.07.17
2552觀看次
字級
休閒農場的蝴蝶自然生態。圖/吳睿保
①休閒農場的教育解說是最常見的體驗活動。圖/吳睿保
②-1「台南乳牛之家」休閒農場的早期農業產業文化體驗。圖/吳睿保

文與圖/吳睿保

說實在的,我不是一個經營農業的專業人士,能夠對農業生態或者說是生態農業,做出什麼樣的改變也不容易,而我現在所擁有一塊森林農田,也只是一個偶然的因緣促成的,連我自己都覺得意外。

從小並不愛種田,想逃都來不及了,怎知此時卻愛上了種田當起了農夫。而在種田的過程當中,讓我想起童年時光,在田邊的小溪或引水灌溉的圳溝中,到處都能看到青蛙、魚兒在水中悠游。

那個沒有農藥和化肥的年代,種出來的農作物和我現在種的蔬果一樣甜美有營養;而今農藥和化肥在短短幾十年中,整個農業的生態宛如歷經一場嚴重的浩劫,也因此我去報名參加了「農企經營與精緻農業班」,上有機農業經營管理課程。

屏東科技大學段兆麟副校長是研究休閒農業經營管理學的教授,為我們講授「農村再造」課程,促使我燃起對屏東故鄉繁昌村大圳再造工程的希望,期望能看到童年時期,在炎熱的夏季可以泡在大圳裡游泳,可與青蛙魚兒一同戲水的畫面,因此我請教段副校長,如何向有關單位提出工程的需求呢?

我將童年生活寫成的兒童文學作品《屏東的小湯姆》送給段副校長,他也回贈我《休閒農業——體驗的觀點》,這是他長年投入休閒農業教學研究推廣服務的著作。

段副校長擔任我們職訓班的導師,對同學學習相當用心,希望我們都能透過正確的知識與實務學習,獲得良好的發展機會,於是在課程結束前,特別舉辦一場休閒農場旅遊,讓我們好好體驗一下觀光農園、教育農園、有機農業、體驗型休閒農場及生態體驗型休閒農場等,藉由實地參觀體驗休閒農業發展的背景及多元化的特質。(圖①)

段副校長認為農業擁有最多的自然資源,鄉村是人類孕育文化的搖籃,所以人類因嚮往自然而回歸原鄉,農業是提供體驗最適當的產業,鄉村是體驗最深沉的地方,這是觀光休閒農業發展的利基。(圖②-1及圖②-2)

參觀過各種不同經營模式的農場後,讓我們感受到農場經營者的努力,尤其現代社會都市化與工業化,對環境造成極大的損害。段副校長認為農業發展的目的需要轉變,傳統上以生產糧食,現代必須以環境保護為目的,所以現代農業應屬綠地農業,其生產過程不但需要無公害,還要提供動植物育成、山林景觀維護、培養國民身心舒暢的環境,包括土地利用規畫、災害防止、維護自然景觀、防止污染、淨化空氣、保護自然生態資源、養成環境意識、提供休閒遊憩與養生環境等。(圖③)

這樣的綠地農業觀念,與我的森林生態農場,及家鄉農村大圳恢復舊貌的理念不謀而合。

休閒農場經營結合生產、生活、生態,在景觀規畫、餐飲、住宿、活動設計、教育解說方面,亦加強環保及自然資源保育,以維護生態多樣性。(圖④)

由國家公園及民間生態保育團體推廣休閒遊憩,兼顧環境保育的自然體驗與生態解說活動,後來落實於社區營造,九二一大地震後,與大自然協調的生態旅遊,更為台灣鄉村永續發展的中心產業。(圖⑤)

段副校長提出的休閒農業永續觀點,使我對綠地農業及有機生態休閒農業有了更深入的認識。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