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兆鈞專心經營番薯田。圖/洪上元
【本報台中訊】你知道清泉崗基地內也有農地嗎?蔡兆鈞家裡三代務農,有趣的是他們家的田不是一般農業用地,而是在清泉崗基地內,更讓人驚訝的是今年才二十八歲的蔡兆鈞靠種植番薯年收千萬,完全顛覆一般人認為務農賺不了錢的觀念。
戒備森嚴的清泉崗空軍基地,遠遠駛來一輛敞篷跑車,下車的不是飛官而是農場主人蔡兆鈞。只見他走向田邊,隨即彎下腰來做起農活,旁邊還有飛機正在起降。蔡兆鈞家從祖父輩開始種田,最特別的是他們向空軍租地,在基地邊緣區域種植作物,占地近六十甲,種的全都是台農57、66號的地瓜。
蔡兆鈞 開著敞篷車下田
蔡兆鈞是家中么子,在父母全力栽培下兄姐都出國留學,但他不喜歡讀書,從小在閒暇時都會幫忙農活,高中電子科畢業後,擔心家中祖業無人繼承,退伍後毅然決然留下務農,至今近十年,也因為太過專注種田,現在還是黃金單身漢。
蔡兆鈞說,目前最主要的番薯田每年都只有一穫,從清明節開始種植,約在父親節收成,每甲田可收穫近三十噸番薯,收成後再利用部分土地,以輪作方式耕作花生、黃豆等其他作物,讓土地休生養息,堅持有機無毒耕作方式,番薯皮薄味甜廣受歡迎,年收入上千萬元。
為了擴大作物影響力與回饋社會,他與附近農民合作成立清泉崗番薯運銷合作社,並與社團合作供給作物,提供單親媽媽燒烤販賣,不光是軍中的團膳採用,就連許多學校營養午餐也使用他們家的番薯。
同樣讓番薯變黃金的,還有沙鹿的童育賢。他號召幾十位農友契作,從地質、苗種、天候等無微不至,像照顧新生兒般,生產的番薯皮薄、甜度穩定,做出冰地瓜飲、冰薯,更通過「清真認證」,讓番薯經濟價值翻倍、農民收入大增,遠銷至星、馬及香港,連汶萊國王也找他談合作。
童育賢 汶萊國王談合作
童育賢地瓜飲的加工新概念,起初不被農民接受,但他與太太王嫦珺不氣餒,花整整九年時間跟農民溝通,一步步走向企業管理,現在中部有三分之一的地瓜農、種植面積約二百公頃,都願意配合契作。
童育賢表示,地瓜營養價值高,經濟價值卻普遍低,必須花點「巧思」行銷,才能幫農民賺錢,為了大力推銷農產品,找來新竹食品工業研究所加工系主任蔡孟貞合作,發現東南亞市場潛力大,努力把產品推向國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