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光菜根譚星雲一筆字(40-1)】就是知行合一 四之一

星雲大師 |2016.07.11
2294觀看次
字級
圖/資料照片

文/星雲大師

善心助人就是安全
萬事如意就是順利
知足無求就是寶藏
身心健康就是財富
隨遇而安就是自在
怡然自得就是快樂
心甘情願就是好意
善緣好運就是機會
信心誠意就是好感
四大調和就是健康
五體健全就是享受
培養功德就是播種
不妒人有就是寬容
人我關懷就是相應
研究發明就是創造
待人誠信就是交往
高位無慢就是賢者
隱惡揚善就是陰德
輕聲細語就是修養
談吐高雅就是文化


氣質芬芳

每一個人,都有外表的長相;每一個人,也都有內在的氣質。表現在外的言行舉止、人格品德,是笨拙、粗魯、呆板,是狂妄、傲慢、專橫,這些都是不好的氣質。但也有的人表現出慈悲的氣質、道德的氣質、高尚的氣質、誠信的氣質,這些氣質都能像花草一樣,散發芬芳的氣息,令人著迷。

氣質的芬芳比外相的美麗更為重要,更能引發別人對他的重視。有的人一篇演說,從他的講演中,就能表現出智慧巧思的氣質,令人崇拜;有的人一篇文章,也能表現他內在的慈悲胸懷,令人嚮往。

有的人用名牌的服飾表現他的高貴,有的人用濃豔的脂粉表現他的雍容,有的人用高雅的談吐表現他的風度,有的人用內在的修養表現他的氣質。

劉禹錫的〈陋室銘〉直陳「斯是陋室,唯吾德馨」;道德就是芬芳的氣質。李密的〈陳情表〉婉言「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餘年。」孝順就是芬芳的氣質。陶淵明的〈歸去來辭〉所謂「登東皋以舒嘯,臨清流而賦詩」;淡泊就是芬芳的氣質。蘇軾在〈放鶴亭記〉高唱「子知隱居之樂乎?雖南面之君可與易也!」超塵就是芬芳的氣質。

佛教裡,慈藏大師的「屢徵不就」,無業禪師的「三詔不赴」,唐代全付的「不受衣號」,五代恆超的「力辭賜紫」;古德不慕榮利,安貧守道的精神,這就是氣質的芬芳。

氣質就是內在的涵養。內心莊嚴美麗,勝過外在的百千裝扮;內在美如空谷幽蘭,洋溢陣陣芬芳,使人心情愉悅。一個人不必靠華麗的衣著來裝飾自己,而必須重視內在的修持,以高貴的氣質來涵育自己,以道德修養來莊嚴自己。

完美的人格、高尚的品德,是從實際生活中鍛鍊出來的。因此,一個人不一定只是追求外表的漂亮,重要的是要把尊嚴、性格、氣質、風儀、人緣活出來。一個時常心存感恩的人,才能增長品德、變化氣質,才能像花朵一樣,散發芬芳的氣質。

花,是真善美的化身;做人何妨像一朵花,多給人一些歡喜、一些芬芳、一些氣質、一些美感,你就是一個氣質芬芳的人。

──摘自《迷悟之間》第四冊 p.272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