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青花瓷 金門陶瓷廠出品

 |2016.07.08
1935觀看次
字級

【本報金門訊】金門陶瓷廠是全國唯一的官窯,也是兩岸唯一的官窯,設廠超過一甲子,從全盛時期的年營收達三億元,到後來因採購法的重創,虧損連連,近年來陶瓷廠勵精圖治,以製做酒瓶與陶藝品,雙向發展,希望能再創官窯的輝煌年代。

跟金門酒廠一樣,金門陶瓷廠也是胡璉將軍一手成立,最早是因應戰爭時期要供應給酒廠的酒瓶,此外也是為了開發金門的磁土與增加就業機會才設置。

因為當時金門仍屬戰地,總統蔣中正格外重視陶瓷廠,便把研產壽酒的工作交給成立才四年的陶瓷廠,當時壽酒一推出,民眾都漏夜排隊,供不應求。

民國七十二至七十五年間,陶瓷廠更幫故宮博物院代工青花瓷,因為青花瓷的釉料之一「碗青」,相傳是產自金門島,據乾隆《泉州府馬巷廳志》碗青條記:「金門古湖瓊林掘井口取之…福建德化、寧德各窯所需…」。碗青磨碎之後可作為青花瓷釉料使用,後來故宮的仿製品,都找金門代工。

陶瓷禮品夯

門市大排長龍

陶瓷廠最早是生產餐碗、盤為多,當時被民間稱為「碗廠」。在陶瓷廠服務三十三年的課長鄭啟煌說,以前蔣經國時期總統府的碗盤也幾乎都是他們出品的,所以「官窯」可謂當之無愧。

「戰地政務時期的金門三大特產:菜刀、金酒、瓷器」,鄭啟煌說,當時最夯的禮品是陶瓷,軍民若要到台灣去,一定會被指定要帶件陶瓷,門市也不時出現大排長龍的景象。

後來因為政府採購法,一切以價格取向。陶瓷廠雖然製瓶品質好,但因為作業員工資高、運送台灣等成本增高,難敵民間業者的低價策略,營運虧損嚴重。

金門陶瓷廠廠長陳大鵬說,金門陶瓷廠在九十七年大舉製作金酒公司酒瓶,年產銷約百萬件,營業額才逐漸從谷底攀升,目前一年收益上看一億二千萬。

陶瓷廠目前是雙軌發展,一方面專製酒瓶;另一面也提升陶藝品的收藏價值,陳大鵬說,雖然這才占營收的百分之一,不過這是陶藝的傳承,不惜成本也要做出好作品,所以他們的「鎏金金門紅」藝品每次一推出,都被行家搶訂。

陳大鵬也坦言,走過半世紀的陶瓷廠現在面臨的最大瓶頸,人員老化與製造設備老舊,因為再過五年,很多資深員工都要退休,所以他們現在積極招納年輕的彩繪與美工人才;也將在年底建置好新式電隧道窯,未來將可提升一點五倍的產量,讓金門陶瓷廠可以永續經營。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