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探源】魏晉流行小鮮肉

文/王堯威 |2016.07.05
1612觀看次
字級

文/王堯威

時下「小鮮肉」變成了一個熱門的詞彙,指那些年輕、帥氣的新生代男偶像,長相俊俏可以媲美女明星,完全顛覆了舊世代的審美標準。

對這一現象,有些人感覺無法接受。其實,魏晉南北朝時期,對男性的審美標準就是要求陰柔美,換言之,魏晉南北朝時期已經流行「小鮮肉」了。

魏晉時期的美男都要有三大愛好:剃鬚、敷粉和薰香。先說剃鬚,這是中國歷史上歷朝歷代所少見的。

魏晉之前,美男子是必須蓄長鬚的,大家所熟知的關羽就因長鬚而得名「美髯公」之名,但是魏晉南北朝時講究「美男如玉」,自然不能蓄鬚。

敷粉和薰香,其實類似於現今女性的化粧及使用香水,而且魏晉時期男子敷粉薰香,氣味是非常濃重的。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習俗呢?應該是與魏晉時期貴族服用「五石散」有關係。

這種藥物,服用後可以使皮膚變嫩變亮,但是,毒性是非常強的。由於可以使皮膚變嫩,所以當時人誤認為這種藥物可以使人返老還童。皮膚變嫩後,甚至都無法洗澡,洗澡可能使皮膚都磨破了;所以,敷粉和薰香,很大原因就是為了掩蓋因吃藥產生的異味。

敷粉和薰香氣味有多濃重呢?《三國志》記述,曹丕曾經因薰香氣味太濃,被坐騎咬了一口,曹丕氣得把馬給殺了;薰香氣味濃得連馬都受不了,顯然超出了我們的想像。

魏晉時期的貴族男子,都是以女性的陰柔美作為自身的審美標準。當時的丞相何晏回家之後,就會樂顛顛地穿上女人的衣服;而書聖王羲之不僅書法「飄如浮雲、矯若驚龍」,連走路也是如此,這種一扭一扭的步態,極具女性的柔媚。

每個時代都有不同的審美觀,這一點無可厚非,只要這種審美觀是健康的、積極向上的,我們自然會認同。但是,警惕那些不良的審美,也是我們需要牢記的。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