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一六年是奧運年,里約奧運再不到一個月要開幕,每年到了這個時候,總有人討論「為什麼要用中華台北這名義?」、「為什麼不叫台灣隊?」
台灣和中國大陸的關係錯綜複雜,兩岸之間有許多「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盤根糾葛,以「中國」名義參加奧運始於一九三二年,但是兩岸分治後,隔著台灣海峽,兩岸事實上涇渭分明,政治、經濟、軍事和文化都處在競爭狀態,體育也是一樣各派各的運動隊伍,國際比賽遇上互相競爭,絕不讓步。
國際奧會早就將兩岸關係做了釐清,「中國」參與奧林匹克運動會從一九三二年算起,當時劉長春身穿青天白日滿地紅的國旗,但是成績算「中國」的,一九四八年倫敦奧運有台灣選手陳英郎在內,但是當時中國奧會會址在南京,代表團從中國大陸出發,成績也掛在「中國」身上。
在台灣的運動團隊,現在名稱叫「中華台北」(CHINESE TAIPEI),這個會員國的參賽歷史從一九五六年起算,先前的算到「中國」身上,和台灣沒有關係。如果從一九五六年在墨爾本的奧運算起,我們參加奧運至今剛好一甲子,六十年。
過去六十年來,台灣選手已參加了十三次奧運,總計得到二十一面獎牌,其中包括兩面金牌、七面銀牌、十二面銅牌。
一九六四年的羅馬奧運,楊傳廣在十項全能運動得到銀牌,打開台灣選手得牌的紀錄,上一屆奧運二○一二年在倫敦,則有許淑淨拿銀牌、曾櫪聘得銅牌。
蘇嘉祥(台北市/資深媒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