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筆人:林火旺(台大哲學系教授)
執筆人:林火旺(台大哲學系教授)
海軍誤射雄三飛彈震驚社會,這件事不但引發許多陰謀論的臆測,也造成兩岸之間更大的疑慮。行政院長林全七月二日召開跨部會會議進行檢討,最後做成五項指示,認為此事件有洩密之虞,國家安全受到嚴重威脅,國防部應檢討現行保防,高檢署也應調查、釐清犯罪事實給國人一個交代。這些指示似乎把洩密當成重點,這顯然是一個倒果為因、毫無智慧的決策。
飛彈誤射事件不只造成一條無辜生命的犧牲,更重要的是,在此兩岸關係呈現僵局、互不信任加劇的當口,這樣的行為很容易被對岸解讀為挑釁、甚至有引發戰爭之虞。所以行政部門首要的三項工作理應是:慰問死者家屬、向鄰近國家表達歉意(因為這件事也危及鄰國的安全)、更重要的是找出誤射的原因,防範未來;但是除了第一項工作已經做到之外,跨部會會議的結論重心竟然是追查洩密。如果不是先有誤射事件,何來洩密的問題?因此這樣的政策方向顯然倒果為因。真正會威脅國家安全的不是洩密,而是蔡總統在意的:「不該發生的事,為何發生了?」
雖然內閣就位到現在不到兩個月,評價執政好壞的基礎似乎不夠堅實,但是一葉知秋,從新政府上台短短的時間內,不少閣員荒腔走板的表現,凸顯的反而是行政院長的問題:不是無識人之明、用人不當,就是領導無方。除了飛彈誤射事件的指示自曝其短之外,閣揆另一件施政作為,似乎也可以佐證我的推論。
上月十六日,經濟部能源局在行政院會報告節電推動狀況,經濟部長李世光指出,國立大學用電量較高,有改善空間;對此林全院長立即指示,請教育部檢討,結果引起學生反彈,學生嗆聲為何不先砍工業用電。
隔天林院長立刻改口:「不是要強迫誰節電」。這是什麼樣的政治智慧?這和以前民進黨批評馬英九父子騎驢、政策反覆的情景有何差別?
自由國家當然不能強迫誰節電,但是卻可以用獎懲的方式,間接達到強迫節電的效果,如果非核家園是民進黨政府的既定政策,除了開拓電力來源的多樣化之外,最重要的一環難道不是促進人民節電的習慣?
沒有人懷疑,如果人民養成節約用電的習慣,可以省下一座核電廠,所以提高節電意識、培養節電習性,顯然是達成非核家園最經濟、可行的方法。然而由於節電觀念知易行難,必須經由長時間的教育和社會化過程,所以這是最需要立即著手的事。因此行政院長要求大學節電,顯然是正確的方向,為什麼學生反彈就龜縮了呢?
當然只要求大學節電,似乎有點柿子挑軟的吃,但是行政院長也不應該遇到反彈,就以「不是要強迫誰節電」這種政治語言搪塞,而是應該強調:「如果為了實現非核家園,不只大學必須節電,全民都應該節電,所以行政院將採取各種措施,促進全民節電的理想。」
如果要求大學節電,學生反彈就改口;要求工業節電,企業主反彈也改口,這種只會討好人民的作為,政策理想盡失,套用一句流行話:「這不是政客,什麼才是政客!」
從節電和飛彈誤射事件,多少可以看出行政院長的政治力。追查飛彈誤射洩密是枝節,檢討誤射原因才是根本,捨本逐末絕對不是頭腦清楚的行政團隊;「節能」是一個進步價值,良好的政策對人民具有教化作用,但是一遇到反彈就放棄理念的散播或噤聲,顯然也不是一個有能力解決問題的政府。
政治本身是一種能力,它不只是專業知識,而是需要格局、視野;尤其需要智慧,缺乏智慧的政治人物只會拖累人民。所以從政不是榮耀而是責任,居高位者能不存著如臨深淵、如履薄冰心情,多方請益、廣開言路、增加自己的智慧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