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桃園訊】兼具灌溉、給水、發電、防洪、觀光等多功能的石門水庫,在缺電浪潮中,水力發電不像火力發電需要慢慢加溫,只要有水即可立即發電,還能保持乾淨環境,將擔負備載容量不足時緊急上場角色。
二○○四年八月,艾利颱風侵襲台灣,導致石門水庫淤積嚴重、濁度超標,造成石門電廠兩部機停機至二○○五年八月,2號機才完成基礎復工,石門發電廠廠長楊桂浪在石門電廠服務三十年,感同身受地說,當時颱風造成泥漿塞住,水完全排不出來,也無法發電,耗費潛水人員許多天日,才將淤泥清除,而1號機當時完全無法運作,直到二○○七年八月才再次運作。
期間二○○六年台北、桃園部分地區發生臨時停水事件,石門發電廠差點被廢,也讓經濟部北區水資源局開始著手規畫石門電廠防淤工程計畫,並計畫將2號機壓力鋼管改為排沙道,工程長達十一年的時間未商轉發電。
去年台灣水利重大工程排砂隧道完工後,八月十三日重啟發電,還升級為現代化綠能電廠,今年石門、義興電廠水力發電量目標一億四千萬度,今年還沒過一半已達兩億一千萬度,早已達標,預計七月上旬將可達到百分之兩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