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月的回音

文/PM |2016.06.20
1809觀看次
字級

文/PM

年歲來到這裡,生活的輕盈就成為人生最大的渴求,所以我只是安然坐在生活這隻大鍋旁,埋首於自己指尖上的一字一句。

現代人的古代生活

是否人類的血液中,自然生成著「貴族崇拜」的基因?或者,這世間的「上流社會」,向來就聰明得足以顛覆其他人崇尚自由、追求自主的意志?所以這個世界從古至今,一直維持著多數人為少數人鞠躬盡瘁、並任其宰割的現實情態。尤其讓我感到有意思的是:這個將民主制度考究到極致的時代,實質上人們仍舊過著封建的生活,儘管「冊封」的體制變了、「領地」更換形制,然而「實質上的封建」,依然是這個時代的確實生活樣貌,換句話說,也就是現代人仍舊過著古代的生活。

古代有貴族享盡一切、奴隸一無所有的傳統,數千年以降的人類文明向來如此,時下的權貴與勞工關係亦然,權貴日進斗金、窮極豪奢,而底層勞工或搬運、或蓋樓、或築路、或從事如同智慧型機械般的工作,揮霍汗水與青春度日,甚至透支未來的健康,為握有金權能力者服務,掙取眼前一點起碼的生存空間。而當代權貴與底層勞工的下一代,也上演著古代的「世襲體制」,兩者之間的教育機會與獲取知識的資源,也存在著立足點上的不平等,這些向來就是爭論無用的事實。

所以我常想:是不是人類從來就不曾平等過?只不過古代的主要武器是武力、而現代則一概換成了智力,因而古代在武力的征服下形成階級制度;而時下雖改朝換代,人們仍用智力延續了階級制度,因而人類的階級差異,才會從文明之初延續到現代,讓人們心甘情願,繼續過著古代生活。就我個人而言,我為自由經濟體制抿嘴而笑,並默而哀之。

媒體的平面與 時代

新聞的內容是愈來愈光怪陸離了!然而你當真認為這是時代劣化的流風所致嗎?

身處電子時代的我們,人人皆是實況報導的記者,所以我們看見的是這個時代全面性的實況,特別是格外具煽動性的事件;而數十年以前、媒體尚處於平面時代之際,我們的社會又當真天下太平嗎?別忘了,那是每則新聞都經過「管制」、新聞記者「素質」也被嚴格要求的時代,而且當年我們接收到的新聞,只不過是這數千名記者的「作品」。因此兩相比較,自然就給了我們世風日下的錯覺。因為平面時代的媒體記者,無法像3C時代的素人記者般「寫實」,更不可能以事發現場的真實影像,透過即時網路傳播,讓我們彷彿親眼看見事件始末。

那麼,你還認為我們現處的時代,較諸之前的年代更不平靜嗎?若是我們將現今全民普及的網路與3C產品,透過時光隧道交付給之前的年代,「還原」當年台灣社會乃至世界的真貌呢?其實我想,那與「世風日下」的當前,是不會有太大差異的。

我體內的孿生兄弟

我的朋友:我從很小很小開始,就跟疾病做了無法斷交的親眷,當我的神識確實清楚時,他們像是我的孿生兄弟,在我身邊玩著他們自己的遊戲或詭計;然而,有時我會錯覺疾病對我而言,是一種類似鬼魂或幽靈的存在,在每天的日常中,我難得能跟別人一樣健康度日的半天裡,我和旁人都無從發現疾病對我的不離不棄;而不及半天過後、短短的十餘分鐘之內,自幼積累而來的疾病會突然取代我清醒的存在,在我的生活中具現出我無法忍受的實感,即使抽屜裡的藥錠吃得再多也無濟於事,所以我才會對疾病如此的百感交集。

不過或許我該換個方式與疾病共同度日,讓他們不再如此具體。畢竟疾病是隨時能夠取代我,在我的身體裡生存甚至過日子的,這總是讓我深懷憂慮,我想如果我拿不出辦法模糊他們,他們遲早會完全取代我,過完我整個人生。

我不聰明

自小我就不是聰明的,只是內省與自知的能耐過人,所以一派天真的過了將近五十年,雖然吃過虧、不時讓人占點便宜,卻鮮少迷亂、也不曾因此稍改自己的人生思考與生活慣性,雖說論及雄心已不是當年的豪氣,然而就人品的執著、以及自己相信的條理,依然如故的,仍舊一點一滴綿密落實在日常裡。

友人有同情我經濟上的匱乏的、數十年的同儕也有譏笑我的口袋的,然而向來不聰明的我雖心知肚明,卻始終不曾因此靠近他們,向他們證明任何事情,因為我相信自己眼裡的人生與人性,在他們靜下心來的時刻,也是同樣具體而清晰的,並且,是很多人所畏懼的。

我的生活雖然為了度日而多了很多雜務,然而在這種勤苦與煩惱間,別有一番況味與樂趣。因為我選擇的工作容許即興與隨興,日子過得相當簡單,可以說是很多人都豔羨的,除了金錢之外掛慮極少,即使已有年歲,這種單純而不動搖的正向與樂觀,依然在這樣的清貧中,讓我愉悅度日而甘之如飴,且較諸其他的中年人生更為輕盈。

年歲來到這裡,生活的輕盈就成為人生最大的渴求,所以我只是安然坐在生活這隻大鍋旁,埋首於自己指尖上的一字一句,持續我簡潔而不聰明的人生。這樣的抉擇,會不會是另一種人到中年的聰明呢?

苦悶的美食

我個人私心的認為:台灣遍地開花的美食文化與美味,背後的成因其實是台灣人集體性的苦悶。

人類的生活是需要變化、並渴望變化的,而常人所追求的,無疑是正向的變化。過日子當然想漸入佳境啊!誰能眼睜睜看著自己一日苦過一日?然而,陳列在我們眼前的真實生活,無論生態、環境、經濟、教育、治安、交通……,哪一樣不是讓人感到一日苦過一日呢?

所幸一日苦過一日的台灣人,不但本具來自母系源流、南島民族樂天的生命本質,更沿襲了來自父系傳承的漢民族文化,勤儉而精算,依舊安然如昔的用心度日,在眼前的每況愈下與未來的不可預期中,由最精省的飲食實現最大的享樂。因此,台灣各地的美食也就如同雨後春筍,在大家挑剔的舌尖與緊縮的荷包間與時俱進。

曾有官員為此出言嘲諷,年輕族群竟然沉迷於追求這種微小的幸福;可是對自身未來甚不明朗的年輕人來說,這種評論是不公平的,因為台灣整體的政經體制,早已因應資本集中政策,調整為多數人必須為財團與企業鞠躬盡瘁的體制,加以經濟蕭索,時下年輕人的自由與自主空間,當然就只剩下這些可憐的「小確幸」了!

我想身處高位的官員或富商,至今可能依然無從理解當時年輕人的集體反彈,甚至仍在彼此之間評以「教育失敗」、「一代不如一代」等等無濟無用的言論,而絲毫無從察覺,他們的視線已在時代的灼熱中失焦了。殊不知台灣愈來愈普及而考究的「小確幸」,非但足以促進觀光,而且深以觀之,這些舌尖上、或種種為中下經濟階層設計的小小享樂,恰是台灣愈來愈深的社會苦悶中,人們因無計可施的正向發展、在生活泥濘間向上生長的甜美果實。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