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最受大陸觀眾歡迎的台灣電影是《我的少女時代》,《16個夏天》則是最受大陸觀眾歡迎的台灣電視劇;《琅琊榜》為最受台灣觀眾歡迎的大陸電視劇,侯孝賢導演的《刺客聶隱娘》則是最受兩岸觀眾歡迎的合拍電影。
【本報綜合報導】由大陸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福建省政府和華視等單位主辦的第八屆海峽影視季頒獎典禮日前於廈門舉行,典禮中公布最受台灣或大陸觀眾歡迎的戲劇與電影,在兩岸經濟均不景氣之下,影視界的交流合作密切,尤其大陸影視市場蓬勃發展,深具潛力。
中新社報導,二○一五年拿下台灣電影票房冠軍的《我的少女時代》,今年在中國大陸同樣最受觀眾歡迎。由耕耘大陸多年的藝人林心如等人主演的《十六個夏天》,則獲得最受大陸觀眾歡迎的台灣電視劇。至於最受台灣觀眾歡迎的大陸電影是《尋龍訣》,《琅琊榜》則是獲得最受台灣觀眾歡迎的大陸電視劇,最受兩岸觀眾歡迎的合拍電影,由侯孝賢導演的《刺客聶隱娘》奪冠。
年輕電影人同努力
大陸影視市場蓬勃發展,備受台灣業界關注,以學生電影起家的導演林清介說,「兩岸電影界交流很早就開始了,現在愈來愈多台灣電影人都到大陸拍戲,我們也非常歡迎大陸影人來台灣拍片。大家不斷交流,兩岸合拍片未來發展將會很好。」他認為,「兩岸未來電影的發展需要靠年輕一代電影人共同努力。」
擔任金馬獎評審的三群製作公司負責人梁修身也參與盛會,他認為,兩岸合作不只是截長補短,而是攜手共進,共同為華語電影發展努力。「我們同文同種,兩岸在電影上發展各有優劣。目前,兩岸電影交流上有深度,但廣度還不夠。」梁修身說。
在今年的活動中,第一次設立兩岸青年微電影展,從三百八十八部微電影中遴選出的十部入圍作品,參賽的作品有半數來自台灣,其中來自台灣的《關/愛》、《茶緣》分別獲最清新作品和最勵志作品,《出遊》最終獲選為特別推薦作品;大陸的《和在一起的人慢慢相愛》則獲評為最唯美作品。
在兩岸電影推介洽談會上,台灣電影《奇幻同學會》和福建出品電影《夏有喬木雅望天堂》、《戰纓》、《海角有個五店市》、《少年圓瑛》、《瓷緣》等紛紛亮相,大多呈現小清新的色彩。
上海文創產業增速
事實上,影視的競爭不僅是兩岸之間,日前陸媒指出全球報名參賽上海國際電影電視節的作品再創新高,其中東方夢工廠製作《功夫熊貓3》最受歡迎,隨著迪士尼樂園開幕,一批國內外文化企業競相落戶上海自貿區。
根據新華社報導,上海市文化創意產業推進領導小組辦公室日前發布「上海市文化創意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畫(二○一六~二○一八年)」,業內人士分析,上海將發展成為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創新、創意、創業中心。
報導中說,行動計畫提出重點發展電影產業和演藝業,要提升上海電影在製片、發行、放映、後期製作水平,加快推進環上大國際影視園區、上海影視文化產業園等,以構建國際化電影生產大基地,使上海成為電影企業集聚、產業鏈完整、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電影產業重鎮。
其中,環上大國際影視園區,最近一年來,由園區企業作為第一出品方立項的電影項目達到二十六部,其中包括《如果沒有愛》、《繡春刀2》等;園區還專門設立了「上海影視攝製服務機構靜安工作站」,為各類主體來園區拍攝影視劇提供政策諮詢、取景地協調、拍攝器材及後期製作等二十多項服務。
這座影視產業園區還引進博納影業、銀潤傳媒、麒麟影業等知名企業,並吸引馬爾科姆、岩井俊二、賈樟柯等知名電影人,以及青年新銳導演入駐。而除了環上大影視產業園外,上海在「十二五」期間陸續建成中國(上海)網絡視聽產業基地、中國時尚趨勢研究院,張江國家數字出版基地聚集了五百五十三家企業。
從影視到文創,預計到了二○一八年,上海將完善橫貫上海「東西軸線」的城市文化設施,在沿黃浦江和蘇州河文化創意集聚帶基礎上,拓展時尚休閒、文化展示、創意設計、娛樂觀光等功能;並結合城市商業副中心和特色小鎮、文化旅遊區域建設,形成文化創意產業的大聚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