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導】保留著明清建築,面積達上萬平方公尺的陸巷古村落,就位於蘇州後山太湖邊,由於規模龐大,是目前中國大陸品質最高、數量最多、保存最完好的古村落之一,是第一批歷史文化名村,被譽為「太湖第一古村」。
陸巷古村源於南宋,距今逾千年,村中有六條直達太湖的巷弄,還有明代老街、三元牌樓,各種廳堂鱗次櫛比,名人輩出,被譽為進士搖籃、教授之鄉。其中明代正德年間宰相王鏊也生長於此,王鏊曾連捷解元、會元、探花,他的門人唐伯虎稱他為「海內文章第一,山中宰相無雙」,而王鏊母親姓「陸」,村子因此得名。
王鏊故居惠和堂占地約為五千平方公尺,共有廳、堂、樓、庫、房等一百零四間,房子的建築面積約二千多平方公尺,其軒廊製作精細,用料粗壯,大部分為楠木製成;瓦、磚、梁、柱也均有與主人宰相身分相對應的雕繪圖案。「故居內三開間的二層書樓在蘇州古宅中甚為少見,樓前有一磨磚貼面照牆,高齊樓簷,瓦滴下拋方有『九獅圖』磚雕,兩端各有花鳥磚雕圖案,照牆中央嵌有圓形『丹鳳朝陽』,整個圖案栩栩如生,刻工精湛。」
這個太湖第一古村如今名聲響亮,「傍晚時分,古鎮東山陸巷古村的守溪古街邊人頭攢動。青山暮色下,仿古建築交相掩映,食肆、酒坊、茶樓、民宿,錯落在街道兩邊;回廊中紙皮燈籠迎風搖曳,數名旗袍美女風情萬種;竹竿撐起的露天電影,正在放映的是取景自東山的《搖啊搖,搖到外婆橋》,吸引了眾多的目光。」《人民日報》如是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