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光菜根譚星雲一筆字(35)-5】心的萬能 十二之五

文/星雲大師 |2016.06.10
3465觀看次
字級
佛光祖庭大覺寺──佛陀行化圖。 圖/周云
「靈山會」木雕藝術,佛光山佛陀紀念館本館館藏。 圖/佛陀紀念館提供

文/星雲大師

焚香祝禱須先淨心
拔苦與樂觀音慈心
化世益人發大願心
拈花微笑內藏妙心
悟佛知見需有悟心
靈山會上佛陀禪心
不立文字以心印心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慈悲喜捨四無量心
福慧雙修不忘初心
皈依三寶堅定道心
雲淡風輕自在寬心
念佛感應全賴恆心
參禪悟道見性明心
無相布施完成捨心
妙筆生花手巧靈心
超凡入聖了卻塵心
五欲六塵應有離心
謙謙君子不動凡心
品行高雅蕙質蘭心

 

心靈的畫師

「心如工畫師,能畫種種物!」一個藝術家在紙上畫一幅畫,畫山像山,畫水似水;畫花如花,畫草即草。人生的善惡美醜,在畫家的筆下,都能隨心所欲地表現出來,所以吾人的心靈,就像是一個工於繪畫的藝術家,可以畫種種的現象。
世間上有沒有萬能的人,我們不能妄下論斷;但是,世間上有萬能的心,這是可以確切肯定的。我們居住在陋室之中,可是心能馳騁於萬里之外;我們行走在道路之上,可是心能上達天堂,入於地獄。
我們的心,一心可以擁有十法界,十法界中,有四聖六凡。四種聖人之道即:佛、菩薩、緣覺、聲聞;六種凡夫之途是:天、人、阿修羅、畜生、餓鬼、地獄。
我們的心,每天往來遊走在十法界眾生之中,時而佛心、菩薩心,時而畜生、餓鬼的心,所以每一法界都擁有「十法界」,每一法界又有「十如是」,這就是《法華經》裡所說的「百界千如」,這是非常高深的哲理,也就是說明心的畫師種種奇妙的作用。
我們的心就像藝術家,世界美麗的風光,我們可以把它畫得非常的逼真;都市中陰暗的陋巷,我們也可以把它畫成真實的一樣。甚至我們的心又像一個雕塑家,可以雕塑出天使、女神等不朽的藝術作品,但也可以雕成魔鬼小丑,令人憎厭。我們的心又像一個音樂家,可以唱出清脆動聽的歌聲,也可以唱出淒涼悲哀的聲調;我們的心,也像是一個工程師,可以建築華屋廣廈,但也可以建成茅房陋居。心是萬能的,心中的宇宙可以隨意變化,為什麼我們不好好地用它來做一些善美的事呢?
總之,我們的心如工畫師,能畫種種物,所以一個人每天的舉心動念,都要存正、存誠,都要有道、有德,千萬不要把心放弛不管。心能帶我們上天堂,心也能帶我們下地獄,我們平常總希望別人來聽我們的話,其實重要的是,我們要讓自己的心來聽我們的話。我們能夠掌握自己的心,把心規畫成是佛、是菩薩,則我們自能隨心放曠,任意逍遙,那麼解脫自在的自我不就當下可得了嗎?

──摘自星雲大師《迷悟之間》第五冊 p.102

 

化世益人發大願心
千百年來,宗教的寺廟庵堂一直為人間提供醫療救濟、社會公益、教育文化等事業,不遺餘力的造福社會、利濟群生,這些都是化世益人的具體展現。化世益人,是修學菩薩道很重要的行持,需要有發心願力,才能自度度人。
發心就是開發我們的心地,就是建設自我;立願,做事才有目標,願心有多大,力量就有多強。學佛一定要發心立願,發心立願必然會有成就。

靈山會上佛陀禪心
二千多年前,佛陀在靈山會上拈花示眾,默然不語。當時,百萬人天皆不知其意,唯有大迦葉尊者會心微笑。佛陀當時就說:「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法門,付囑摩訶迦葉。」禪法就這樣不須文字,不必語言,用以心印心的方法傳承了下來。
其實,禪不是佛教所專有,是我們人人本具的真心自性,能夠把心安住在當下,不為外境所動,生活裡就有了禪。擁有一顆禪心,人生就不一樣了。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這句話出自《金剛經》,主要告訴我們安心之道。人之所以不能安頓身心,是錯把身心住在人我是非中憂慮苦惱,住在患得患失中比較計較,住在貪求擷取中欲壑難填,住在恐懼顛倒中寢食難安。那麼,心要住在哪裡呢?應該安住在社會裡,奉獻群眾,幫助士農工商得以正常運轉;安住在自然法則裡,尊重生命,順天而行;安住在慈悲法喜、真理滿足中。
當我們真正回歸到生活中,所發出來的心智才是真心,在真心觀照之下,一切都會感到親切自在。

無相布施完成捨心
世界上,懂得布施給別人的,就是最富有;世界上,只會貪圖別人給自己的,就是最貧窮。然而布施的美德不容易做到,有的人給予社會一些資助,是為了沽名釣譽;有的人給予社會一些奉獻,只是想獲得他人的回報,這些都不是真正的布施。
布施的心態,佛法有所謂「無相布施」:沒有布施的我,沒有受布施的人,也沒有所布施的物,當然布施後更不存求報的念頭,此即所謂的「三輪體空」,能夠行無相布施才是真布施,才能完成捨心,其福德不可思量。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