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高行健昨指出,雖然各國書店一家一家倒,但他堅信,實體書及圖書館永不會消失,手機無法取代書本及知識;若哪天線上資料因中毒等因素全部消失,至少還能靠書本傳承知識與文化。圖/黃義書
【本報台北訊】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高行健昨指出,雖然各國書店一家一家倒,但他堅信,實體書及圖書館永不會消失,手機無法取代書本及知識;若哪天線上資料因中毒等因素全部消失,至少還能靠書本傳承知識與文化。
高行健幾年前受聘台師大講座教授,四年前台師大將他的得獎巨著《靈山》相關攝影資料陳列展覽,引發熱烈回響。校方今年慶祝七十周年校慶,結合原本攝影素材投影到舞台上,將靈山改編為音樂舞蹈劇,昨晚、今晚在台師大禮堂演出。
高行健昨天下午在綵排記者會上指出,他早期在大陸寫了四本書,都無法出版。後來他在北京著手寫長篇小說《靈山》,打破傳統規格,沒有具體人物、劇情,他稱為「話言流」的寫法,將他對世界、文學、歷史、哲學等看法融入其中。
高行健說,他創作靈山時,從沒想過會出版,更沒想過會改編成音樂舞蹈劇,台師大師生表現讓他很驚豔。《靈山》當年出版時,起初只賣九十六本,如今全球已有四十種文字版本,甚至連波斯文都有三種版本,唯獨大陸至今仍無法出版,只能看台灣的繁體版或新加坡的簡體版。
台灣出版業不景氣,這兩年書店倒很多,高行健認為這是全球現象,但他不認為手機、電子書能取代書本,畢竟要看大部頭的書,很難用手機靜心讀完,還是要捧著書本細細品味。
高行健說,手機很方便,不用手機很笨;但只適合傳輸、閱讀簡短訊息,不能取代書本及知識。他認為,網路時代什麼事都可能發生,所有資料都放在網路,難保哪天會突然不見,但他堅信實體書、圖書館不會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