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扮文字偵探 為史學家翻案

 |2016.06.08
1866觀看次
字級

【本報台北訊】不只辦案需要偵探,要找出歷史文獻中的「秘密」,也須要偵探般的精神與觀察力。中山大學外文系副教授李祁芳多年來扮演「文字偵探」,靠著不放棄的精神,在歷史典籍中找證據,成功替英國平民史學家約翰.史鐸「平反」,昨獲中研院「年輕學者研究著作獎」。

中研院昨頒發「年輕學者研究著作獎」,共十七位學者得獎,李祁芳是唯一得獎的女性。她說,這領域要被看到不容易,花的時間是研究現代文學者的五、六倍以上,得獎不只是她個人榮耀,更是鼓勵整個文藝復興研究領域。

從小就愛看亞森羅蘋等偵探小說的李祁芳,小時候的志願是「當偵探」,後來雖然沒有變成查案的偵探,但成為一名優秀的「文字偵探」。她到英國念書時,開始接觸很多第一手資料,發現裡頭充斥不為人知的祕密,她想用「說故事」的方式做文學研究。

她的第一篇論文是替英國平民史學家約翰.史鐸「平反」。李祁芳說,史鐸非出身學院派的學者,也不是受傳統史學訓練,但他窮盡畢生精力,推動白話史學、編輯英國詩學之父喬叟作品全集、書寫倫敦地方志等領域成就卓越,但因為非學院派,作品曾多次被劍橋學者利用,做了「免費的白工」。

李祁芳透過挖掘史料,找到關於史鐸的「祕密」,除了在文獻插圖中找到史鐸個人文織字母「J.S」,驗證史鐸成果遭變造的痕跡;也在文獻中找到文藝復興時代常使用的手指符號,指出史鐸的成就,種種證據,讓史鐸的貢獻能夠被「平反」。

中庸思想 影響思考決策

七十一年次的成功大學心理系副教授楊政達,是今年得獎者中最年輕的得主。他以科學驗證華人文化中的「中庸」思想,對個人決策歷程有很大的影響。「高中庸」的人在決策時,傾向多聽正反各方意見,會同時考量不同管道來源訊息。反之,「低中庸」的人則多半只考慮部分訊息,就會做出決定或判斷。

楊政達解釋,過去認知研究領域很少強調個別差異性,但不同社會環境、文化思想,都會影響個人的認知與決策歷程。他的研究證實,個體在決策時會因環境脈絡與個人特質,彈性採取不同策略,透過文化薰陶與教育訓練,有機會改變人類的基本知覺決策處理歷程。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