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新竹訊】「22K是台灣均貧的符號。」香港城市大學校長、中研院院士郭位,在他最近出版的新書《高等教育怎麼辦?兩岸大學心件的探討》直指,台灣22K問題,源自「高教理盲」。
他指出,菲律賓大學生英語說得流暢,空有學位,也只得浪跡外國幫傭,正是人不盡其才又未能悉用的事例。台灣的22K現象,頗有步上菲律賓軌跡,不僅年輕人低薪,公務員、大學教授、縣市長、總統薪資都偏低;另一方面又小心眼的「嫉富」,落得均貧下場。
郭位前天晚上以傑出校友身分,出席母校清華大學畢業典禮向學弟妹致辭時提到,台灣出國讀書人很多,也不乏國外經驗,「但有沒有把西方健康的制度帶回台灣?」郭位也提到二十一日在清大舉辦新書發表座談會的細節。
他指出,台灣部長級官員月薪只有十九萬,僅略高於香港資深科員級的薪水;總統薪資僅為香港特首的五分之二、美國總統的五分之三;行政院長、部長、縣市長薪水與他國相較也偏低;大學教授月薪十萬出頭,也被批領高薪,這個數字僅及美國四分之一、香港五分之一,甚至連大陸先進大學教授的三分之一都不到,低薪的例子台灣俯拾皆是,「22K是全民普遍現象,不是特例」。
郭位認為,台灣想藉廣設大學以增加公民就業,提升社會素質,是「在錯誤的選題上尋求答案」,缺乏系統性思考,桃園國際機場逢雨漏水也是同樣問題,桃機即使內部裝潢精緻,英語廣播標示道地,宣揚設計具本土意識,服務便民熱心、具人情味,但漏水就無法釋然,這也是缺乏系統設計模擬惹的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