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錢文忠
介子推是晉文公還是公子重耳時的大臣。晉文公早年流亡外國,有一回在途中斷糧了,一位貴公子淪落到以野菜充飢。晉文公養尊處優慣了,哪裡咽得下野菜,介子推就割下自己大腿上的一塊肉,煮成肉湯獻給晉文公,並且謊稱這是麻雀湯。晉文公力讚這碗湯真美味,當他得知這是介子推的心意大受感動,並承諾將來當了國君後,一定重重報答介子推。
晉文公經歷十九年顛沛流離的流亡生活,後來在秦國的支持下回到晉國,當上國君,最終稱霸天下,成為歷史上赫赫有名的春秋霸主。當年跟他一起逃難的人,都受到了封賞,但獨獨忘了介子推。
介子推是一位君子,他覺得無所謂,就帶著母親躲到綿山。當時有很多人為介子推鳴不平,很快傳到了晉文公的耳裡,晉文公覺得很內疚,親自到綿山迎請他,但介子推拒絕出山。
晉文公的部屬建議放火燒山,留一面出口給介子推,他為了保護母親一定會下山。哪知道這些人因嫉妒介子推,沒有預留出口。
當火滅後,晉文公趕到山上,在柳樹下發現介子推和母親已被活活地燒死。晉文公非常悲痛,就下令那一天不許點火、不許煮飯,只能吃寒食,這就是寒食節的由來。到了第二年寒食節,晉文公來到柳樹下祭奠介子推,發現柳樹居然活了,他就下令封柳樹為清明柳,後來又有了清明節。
【原文】
介子推從者憐之,乃懸書宮門曰:「龍欲上天,五蛇為輔。龍已升雲,四蛇各入其宇,一蛇獨怨,終不見處所。」文公出,見其書,曰:「此介子推也。吾方憂王室,未圖其功。」使人召之,則亡。遂求所在,聞其入綿上山中。(引自《史記》)
【譯文】
介子推的隨從很憐憫他,就在宮門口掛上一張牌子,上面寫道:「龍想上天,需五條蛇輔佐。龍已深入雲霄,四條蛇各自進了自己的殿堂,只有一條蛇獨自悲怨,最終沒有找到自己的去處。」晉文公看見這幾句話說:「這是介子推。我正為王室之事擔憂,還沒能考慮他的功勞。」於是,晉文公派人去叫介子推,但介子推已逃走,聽說他進了綿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