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市清河印刷保留著八萬字的活版鉛字體。
圖/修瑞瑩
有一甲子歷史的手搖式圓盤名片印刷機,是台灣早年印刷業的重要工具,目前難得一見。
圖/修瑞瑩
【本報台南訊】台南市經營一甲子的清河印刷行,至今仍保存著全套的活版印刷鉛字與工具,可以說是繁體中文世界裡碩果僅存,老闆鄭承家希望幫這些從小陪伴他長大的「家當」,找一個永久保存的地方。
民國四十七年開業至今的的清河印刷,仍保留約八萬字的活版鉛字,還有台灣印刷界最早使用的手搖式圓盤名片印刷機、手搖圓盤請帖印刷機,都有一甲子的歷史,其他包括鉛字研磨機、手轉式打孔機、手轉燙金機、手搖式裁紙機、手動裁切機等十多件,都是開業時就有,目前全部求售中,鄭承家表示,如果不是撐不下去,不會拿出來賣。
鄭承家的父親鄭清河從小就到報社裡當撿字工,後來到天德行做學徒,練的一身好工夫,被稱為「五部師」,意指沒有能難倒他的印刷問題,後來在青年路上創立清河行,鄭承家就在印刷行裡長大。
他還記得小時候的榮景,當時父親甚至一度把店招蓋起來,以免接太多生意做不完。但他接手印刷行二十多年,生意一落千丈,他坦言這些年都在「吃老本」,其他業者都把機具、鉛字等賣掉,但他捨不得,直到這兩、三年,實在撐不下去,才決定出售。
他表示,家中的鉛字是由已停業的中南鑄字行鑄造,不僅歷史悠久,字體也特殊,可說是絕版鉛字,曾經有製造釣魚用品的業者要收購,融化做鉛錘,但他覺得「台灣已難得一見,融掉太可惜」。
但想賣也賣不掉,鄭承家希望賣給能保存的人,主動洽詢台灣歷史博物館、科學工藝館,館方都表示沒有經費可收,最近清河要賣鉛字的消息傳出,不少文創業者及收藏家來詢問,但大家都拿不出一大筆錢收購。鄭承家對此相當埋怨,認為不論政府或企業,都不重視傳統印刷的保存,「這些再毀掉,全台灣可能找不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