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盛忠(左一)從督導教官成為長跑健將,為自己跑出開闊的第二人生。圖/記者羅智華
圖/記者羅智華
黃盛忠利用學生放學後的時間在操場嘗試慢跑、鍛鍊身體,從中跑出樂趣來。
文與圖/記者羅智華
換上運動衣、穿上慢跑鞋,清晨六點多,嘉義縣學生校外生活輔導會軍訓督導黃盛忠開始他每天的「跑步人生」,用奔跑的雙腳與這塊美麗土地說早安。
因緣際會開始接觸慢跑到如今,一年參加十多場馬拉松競賽,三年來的累計里程數已跑了三千六百多公里,幾乎可繞整個台灣三圈半。透過不間斷的跑步,不僅讓黃盛忠從督導教官成為長跑健將,為自己跑出開闊的第二人生,三年來的累計里程數已跑了三千六百多公里,還因此激發他將慢跑與校園學生輔導工作相結合,首創「馬拉松輔導法」,藉由慢跑來找回行為偏差學生的自信心,鼓勵他們用跑步跑回人生的正軌。
挑戰半馬 苦撐抵達終點
「以前的我認為跑步是很單調無趣的運動,沒想到現在只要一天不跑步,就覺得不習慣,好像什麼事沒有做一樣。」說起開始跑步的因緣,黃盛忠說,雖然這幾年全民瘋路跑,但還沒接觸跑步前,總覺得跑步只是重複式運動,不如羽球或籃球來得有趣。直到民國九十二他轉調台東高商任職軍訓教官,利用學生放學後的時間在操場嘗試慢跑、鍛鍊身體,從中跑出樂趣來,漸漸體會到原來跑步是最容易進行的運動,只要換上運動鞋,不管一個人、兩個人或是一群人都能說跑就跑,不用受限於運動場地或參加人數。
獨自「跑」出樂趣來的黃盛忠後來接任勤益科技大學生活輔導組長時,還曾帶著學生一起參加十公里的舒跑盃路跑賽,開啟他路跑賽初體驗,原本都是「獨跑俠」的他開始覺得原來和一群人共同完成一件事的感覺也很棒,為了挑戰自我,他還報名了長達二十一公里的「苗栗七二快道國際馬拉松」,沒想到首次挑戰半馬就踢到鐵板,當時長跑經驗還不是很豐富的他打趣說,離比賽終點的最後三公里幾乎成了他眼中困難重重的「天堂路」,每一步跑起來都「舉步維艱」,一邊想著自己為何要參加比賽自找苦吃、一邊咬牙苦撐才勉強抵達終點。
不間斷跑 磨練過人意志
第一次馬拉松賽的苦頭,讓黃盛忠體會到,想要參加長跑賽,不是光靠滿腔熱血就可完成,還得具備足夠的體力和耐力才行,從那次開始,他更努力調整自身跑步節奏,終於在隔年成功完成挑戰四十二公里的「台中國際馬拉松邀請賽」,為自己的跑步人生寫下全馬完賽里程碑。
爾後,他又陸續參加屏東高樹蜜鄉國際馬拉松、台灣第一水庫花季馬拉松、大鵬灣海風夕陽星空馬拉松、嘉義雙潭馬拉松等賽事,今年甚至還遠征離島澎湖參加二十一公里的路跑賽。不分春夏秋冬、一年四季都在跑步的黃盛忠在日積月累下,慢跑里程數不斷往上攀升,算一算近三年下來,他已經跑了三千六百多公里,足足可繞台灣三圈半,相當可觀,也讓他成了同事眼中的長跑健將。
「不管是跑步還是人生,都沒有所謂的失敗,只要你拒絕停下來。」從不間斷的跑步中,讓黃盛忠得以沉澱思緒、釋放壓力,也磨練出過人意志,無論是五度低溫的冷冽寒冬還是三十幾度的豔陽天,都能看見他堅持的跑步身影,就連有一次路跑賽天公不作美,下起滂沱大雨,他照樣跑完全程抵達終點。
種下力量 遇挫自我激勵
對他來說,跑步不單單只是運動,更是突破自我的歷程,而這樣的人生體悟也激發他將跑步與校園學生輔導工作相結合,發想出獨樹一格的「馬拉松輔導法」,和同仁一起帶領行為偏差的高關懷學生參加馬拉松賽,透過跑步來找回孩子的自信心,激勵他們跑回人生正軌。
「孩子們從不想跑、跑不動到最後揮汗奮力跑完比賽,看著他們發亮的眼神與開心的笑容,我知道改變正在他們身上發生。」長年投入校園學生輔導工作,黃盛忠有感而發表示,這些師長眼中的問題學生本性都很良善,只是缺乏正面鼓勵力量與自信。透過跑步,不僅讓孩子們燃起生命鬥志,也在他們心中種下力量,當未來人生遇到關卡或挫折時,能用跑步經驗來自我鼓勵愈挫愈勇、相信自己只要有毅力,就能重新站起來再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