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光山 比丘尼與教宗對話 面邀訪台

人間社記者喜慧法國碧西報導 |2016.05.30
3104觀看次
字級
文字結緣 滿謙法師(中)代表星雲大師問候教宗方濟(左),致贈《獻給旅行者365日》中英文版,並當面邀教宗造訪台灣和佛光山。圖/法華禪寺提供
音樂祈福 跨宗教音樂會上,維也納青年愛樂團演奏魏秀云老師所寫的樂譜,法師雙手合十,以〈千華台〉、〈心經〉、〈三稽首〉、〈為世界和平祈願文〉、〈回向〉供養十方諸佛。 圖/人間社記者邱小海

【人間社記者喜慧法國碧西報導】佛光山提倡宗教間彼此尊重和包容,本月在國際間在在體現;佛光山海外都監院院長滿謙法師月中赴義大利參與宗教對話研討會,當面邀請天主教教宗方濟來台灣和佛光山,並致贈《獻給旅行者365日》,將中華文化送進了梵蒂岡;而上周在法國,各宗教展開對話並舉行音樂會,佛光山為佛教代表,為世界和平祈福,所提倡的「宗教間尊重與包容」理念獲肯定。

應梵蒂岡宗教對話委員會之邀,滿謙法師一行五人月中赴羅馬出席「佛教、印度教、天主教對話研討會」。同行的有倫敦佛光山監寺覺芸法師、國際佛光會倫敦協會分會長陳偉良、曼城協會督導陳慧蓮、協會學術顧問Jonathan Mair博士。

一行人前往梵蒂岡與教宗方濟會面,滿謙法師代表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向教宗致意,當面邀請教宗來台灣和佛光山,並致贈《獻給旅行者365日—中華文化佛教聖典》中英文版、《二○一五年佛光山報告》等書,將中華文化送進了梵蒂岡。

研討會主題是印度教、天主教、佛教以各自教義提出對全球環保議題的看法;滿謙法師代表佛光山發表「佛教對環境生態看法」,提出星雲大師的「環保與心保」主張,並邀全體與會者一起說「我們是一體」,期勉大眾跨越宗教、種族、國界,共同建立人間淨土。

宗座對談委員會副祕書長Fr. Indunil與Rev. Dr. Santiago Michael以餐會方式招待滿謙法師一行,席間輕鬆交流,期待大家明年於佛光山舉行的跨宗教對談再次相會。

做環保和慈善 攜手努力

而上周在法國,為慶祝天主教救濟會滿七十周年,Jean-Philippe Mouflard神父發起「一步一腳印,不能沒有您」宗教對話,希望聆聽各宗教的聲音,邀碧西市與巴黎的宗教代表針對難民潮等議題,闡述各信仰如何實行「慈善」。各宗教代表三十九人於二十六日齊聚法華禪寺展開對話。

活動當天法國正值大罷工,猶太教代表被困在瑞士;主辦單位素知佛光山的科技弘法與時俱進,向法華禪寺借用場地,和身在瑞士的猶太教代表連線,讓各宗教都能參與。猶太教代表透過螢幕表達:「難民潮帶來許多社會問題,站在宗教立場如何看待這個問題、這些人,值得探討。」各宗教代表也相繼發表意見。

滿謙法師分享人間佛教的「慈善」觀念,以巴西如來之子、南非天龍隊等例子說明:真正的救濟是心靈的救濟,改變「心」才能解決問題。

每個宗教 都像一盞明燈

前年一場宗教論壇上,滿謙法師將各宗教比喻成花,「一個花園裡因開滿不同的花所以美麗」;此次更將各宗教比喻為明燈,引領社會大眾走出黑暗,希望每個宗教皆以各自的力量讓世界更美好。

對話結束後,初訪佛寺的各宗教代表巡禮法華禪寺,紛紛讚歎寺廟的莊嚴,讓他們得到身心洗禮。

一場「神聖之夜」跨宗教音樂會二十八至二十九日在巴黎聖梅里大教堂舉辦,天主教、基督教、東正教、猶太教、伊斯蘭教、印度教及佛教共同演出。

這是巴黎槍擊事件後首次在巴黎市區舉行的大型跨宗教音樂會,邀請佛光山為佛教代表為世界和平祈福。晚會主持人專訪滿謙法師,經法國國際廣播電台主持人安東尼翻譯成法文,每段訪問都得到滿堂掌聲,肯定星雲大師所提倡的宗教間「尊重與包容」能帶來和平。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