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一念之差」,「長生殿」得以在百年後「原貌」重現。
崑曲大戲「長生殿」幕後推手不是表演藝術界熟知的人物,而是首次在戲曲界冒出頭的企業家陳啟德。從崑曲愛好者到推動者,陳啟德前年興起要投入崑曲傳承發揚工作時,海峽兩岸崑曲界都打上問號?
不過,陳啟德卻以經營企業的驚人效率,不到兩年就把「長生殿」搬上舞台。雖然投入的金錢、時間可觀,陳啟德只雲淡風輕地說,這全是「一念之差」。
以明清書畫為收藏主力的陳啟德,十年前成為崑曲愛好者。陳啟德說,崑曲和書畫一樣,可以滿足他對明朝文人生活的想望。前年,陳啟德的事業版圖到了蘇州,雖然,現實的蘇州與書畫裡描繪的有很大距離,陳啟德卻發願,要為崑曲保存盡點心力。
為實踐心願,陳啟德經人引薦,赴蘇州拜訪崑曲專家顧篤璜,結果,由上海到蘇州路上塞車,陳啟德遲了一個半小時,才到崑曲傳習所,陳啟德原以為顧篤璜已經走了,沒想到他還在那裡等著。
就這樣,陳啟德與顧篤璜長談了兩次,重製「長生殿」計畫就付諸行動,顧篤璜還出馬,負責劇本刪修與總導演工作。陳啟德強調,這次製作「長生殿」不搞噱頭,希望重現更純粹的崑曲原貌,並培養新的觀眾群。
為重製「長生殿」,陳啟德不但擔負上千萬元經費,對於細節也是緊釘不放,不但演員排戲排了近一年,演員因表現不佳被換角,連撿場也因為動作不夠俐落被換了,難怪飾演楊貴妃的王芳開玩笑,再這樣換下去,最後只有把唐明皇、楊貴妃也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