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放下,依然思念…… 文與圖/黃淑娟 |2016.05.22 語音朗讀 1766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母親和女兒共讀。圖/黃淑娟 推著三歲多的女兒,在家門口。圖/黃淑娟 祖孫三人合影。圖/黃淑娟 文與圖/黃淑娟 那天清晨,我在太平洋上空的寂靜機艙裡,酣睡無夢;媽媽卻在此時溘然長逝。不都說「心電感應」嗎?為何我沒有感應到妳的翩然離去?不都說是「母女連心」嗎?為何妳的魂魄未入我夢中? 登機前,我才和爸通了電話,心想已經夜深,不必叫醒熟睡的妳,等到了加州再向你們報平安便是,誰知這一轉念卻讓我再沒機會聽妳的聲音,再沒機會叫聲「媽媽」,留下這輩子最深最慟的遺憾。 接下來的日子,我只好拚命回憶:最後一次替妳按摩、最後一次替妳梳頭、最後一次環抱著妳那日漸無力的肩背,還有最後一次妳摟著我,叫我「我的烏酐仔」的神情。試圖將回憶深深鏤進腦海裡,因為這是我們一世母女情緣的最後印記,我必須永遠記得妳身上的溫度和味道,還有嘴邊的那抹微笑。 妳一直是個嚴格的媽媽。每當有人稱讚我們的「家教」好,我們總是得意又無奈地回應:因為媽媽很嚴哦!小時候,只要家裡來了客人,當下無論我們在家裡何處,無論在做任何事,都必須立即到客廳打聲招呼;如果當時妳和爸爸不在家,我們必須泡茶陪伴客人聊天。 每逢過年過節的親族聚會,也是我們神經繃緊的時候,妳堅持我們見到每位長輩都必須端正站立並呼喚稱謂。那些叔伯姨妗總是讓我絞盡腦汁,如何不要張冠李戴而鬧出笑話。至今在餐桌前,當長輩尚未動箸,我彷彿被制約著的無法拿起筷子;在任何場合見到長輩,便立即起身打招呼。 這些伴著我們長成的習慣,似乎如此理所當然,如今回想起來,都是媽媽的有心教育和養成。尤其在步入中年之後,常常無意中發現,自己圓融處理對待身邊的人事物,總是隱約有媽媽的影子在其中。 妳也是個寵愛孩子的母親和慈愛的阿嬤。每次回娘家,總是「期待又怕受傷害」——期待著可以吃到媽媽最拿手的獨家炒米粉和肉粽,卻又害怕吃了妳精心準備的美食而體重暴增。為了製作告別式場上的追思影片,找出妳在晚年最常翻看的那本相簿,翻著翻著,發現妳和阿孫仔們最多的互動鏡頭就是—妳滿臉慈愛的夾著食物塞進他們的嘴裡。 妳就是要我們「呷呼飽」,妳就是要把那濃濃的愛溶進為我們準備的食物裡。平凡的妳身兼賢妻和慈母,並沒有世俗所謂被稱揚的「生平事蹟」,但我們兄弟姊妹被教養成自信溫暖、進退有序,各自的家庭和樂、兒女成材;妳也是爸爸倚賴一生的家中的「內政」、「外交」部長,家族裡最被敬重的「三嫂」。對我們而言,妳的成就非凡。 思念不曾因為日子的過往而淡去,只是慢慢在心裡內化成一分只屬於妳我母女的記憶。生活似乎又步回常軌,但我知道生命裡已失去一分無以取代的原生的親愛關係。 妳的離去引導我進入佛的國度,那是妳終生信奉不移的。記憶中,身體微恙的妳總是堅持完成三步一跪的朝山法會,法會結束後病痛竟然不藥而癒,一臉虔誠的妳告訴我們:「真是不可思議啊!」當時的我渾然不知,「不可思議」四個字來自佛經,全然是媽媽妳一生禮佛的體悟。在妳的七七法會裡,我朗聲頌念著:「父母恩深重,恩憐無歇時,起坐心相逐,近遙意與隨。」聽著師父諄諄開示:「人世有生便有滅,色身雖滅,神識卻是永存。」極力想忍住的淚水還是決堤,終究不捨妳的離去。只是,我願意相信:媽媽妳福德具足,往生西方極樂,萬緣放下,已得大自在。 初識佛法的我,即使努力放下執著,體認無常,但依然想要思念媽媽妳。 前一篇文章 追思好友 黃安勝 下一篇文章 母子情緣 熱門新聞 01退休之後2025.05.0102【人間氣象】 致青春未遂2025.05.0203【何處不交朋友】可敬的朋友2025.05.0504新馬寺慶佛誕 2萬人誓行三好2025.05.01058 方法有效 對治胃食道逆流2025.05.0306歐洲佛教聯盟會議 維也納佛光山召開2025.05.0207世界密碼日 守護數位資產2025.05.0108助緬重建 佛光山、佛光會、星洲基金會再捐物資 2025.05.0309【悅讀人生】柏林大合唱 千人齊祈福2025.05.0210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有情與心識—談迷說悟 4-32025.05.01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巾幗不讓鬚眉—— 辜嚴倬雲燦爛的一生(之三)巾幗不讓鬚眉—— 辜嚴倬雲燦爛的一生(之二)小小幸福再多等一些時間記憶的絲找回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