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台灣經濟發展新模式 思惟一定要變

劉大年 中華經濟研究院區域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 |2016.05.21
2834觀看次
字級
第十四任總統副總統就職典禮昨天上午在總統府前舉行,小朋友穿戴漁夫帽與毛巾等貴賓觀禮小物。圖/余承翰

劉大年 中華經濟研究院區域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

在蔡總統就職演說中,提及要讓台灣經濟脫胎換骨,打造台灣經濟發展的新模式;但若是思惟不改,台灣很難成功轉骨。台灣是一個小型海島型國家,國內市場規模有限,惟有以開放的態度,善用全球資源,才有可能在國際競爭中脫穎而出。

對於台灣經濟發展有重大貢獻的李國鼎先生,曾被問道如何振興台灣經濟,他只簡單地說「改善投資環境,投資環境好了,人才及資金都會進來,經濟自然會好。」這句話看似簡單,但卻執行不易。台灣目前經濟發展的主要瓶頸,除了投資不振外,人才大量流失也是重要的原因。

台灣過去經濟發展成功的重要關鍵是成功地吸引了人才,但不可諱言的是,近年來在保守的心態,以及偏狹意識形態下,對於外來人才限制多多。不但是對於大陸人士充滿歧視,對於華僑也諸多限制,對於外國人也是處處不便,例如在立法院上一會期卡關,主要是鬆綁限制的「外國人從事就業服務法」即是一例。此不但對於台灣在吸引國際人才居於劣勢,更使各國對台灣自由化及國際化決心打一大問號。未來若不能扭轉此一趨勢,台灣競爭力將會快速流失。

除了對內營造優質的投資環境外,對外則應為產業爭取最大的出口空間,政府必須全力建構自由貿易協定(FTA)。近年來,全球FTA的數目大幅成長,已對台灣產生了沉重的壓力;而且目前FTA已由雙邊走向多邊,涵蓋範圍更廣,對台灣的影響更大。蔡總統演說中提及積極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及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但若是未來兩岸關係發展停滯,在中國大陸影響下,會使台灣建構FTA更加困難。

過去兩岸關係緊張時,台灣僅能與邦交國建構FTA,但因為都是中美洲小國,占台灣貿易比重很低,並沒有明顯效益。直到二○一○年六月兩岸簽署ECFA後,一些國家才在兩岸關係改善的情況下,開始願意與台灣協商FTA,例如在二○一三年分別與紐西蘭及新加坡簽署了FTA。

兩岸關係穩定,台灣才有可能在FTA突破。好比台灣想交一個新朋友,這新朋友與中國大陸關係好,怕得罪中國大陸,一定要先確認台灣與中國大陸關係穩定才會考慮接受。這是國際現實,不喜歡也要去面對它,而非只是迴避與排斥。未來若無法以大格局的視野推動國際化,台灣經濟前景將非常嚴峻;若不能在維持和諧的兩岸關係,台灣FTA之路也會倍加艱辛,政府必須正視此一問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