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陸委會日前舉行馬政府任內最後一場諮詢委員會議,會中有委員直言,現在討論《兩岸協議監督條例》的立法,但這並非與陸方談判協議的關鍵,未來能否繼續協商,仍取決於兩岸政治氛圍。另針對陸方壓縮我參與國際事務的空間,委員建議,較可望突圍的方式,是台灣參與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
這場會議由陸委會主委夏立言主持,討論「兩岸協議監督條例之立法與影響」,準主委張小月及兩名準副主委林正義、邱垂正均與會。會中有委員表示,民進黨版草案使用「兩岸」用語是對陸方展現善意,但對陸方而言可能不夠;陸方將通盤觀察新政府對兩岸關係後續發展的基本立場與態度,因次立法院未來審議此條例時,亦應將對兩岸關係的影響充分納入評估。
另有委員表示,國會希望對兩岸事務有更多介入的權限,但仍應符合「合憲、務實、可行」的原則,避免立法權侵入行政權核心;若談判主管機關沒決策權,另須請示立法院,可能影響陸方的談判意願。
此外,對於目前兩岸已簽署或正在談判中的兩岸服貿協議、貨貿協議及爭端解決協議等,要如何適用未來的《兩岸協議監督條例》,也應該在審議時周延考量。
夏立言指出,兩岸監督條例是為化解民眾疑慮,但應避免通過後導致行政官員不敢談判、行政機關談判權限過於受限或談判底線外洩等情形。